2012年11月13日14:06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這幾年,我們談文化談得很多。我腦子裡的文化,就是四句話:百姓習俗,社會風尚,民族魂魄,生活素養。文化包羅萬象又潤物無聲。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我認為,要建設文化強國,就要從高度重視文化做起。我們的軍隊一直有重視文化的傳統,毛主席曾經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
這十年來,我們始終強調軍隊的文化建設。曾經有一位海外華人跟我說,最佩服三種中國人:航天英雄、奧運冠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全世界都找不出這樣一支軍隊,在老百姓有困難的時候,他們會用生命扑上去。我們部隊的文藝工作者們,以黨史軍史上的重要事跡為素材,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文藝作品。
部隊的同志這些年來非常努力,在文化建設方面也是不遺余力,可以說是呼之即來、來之能戰。你看近年來的各種大型活動,都有部隊的同志參加,還都是骨干,奧運會、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戰士們都參與了,而且陣容很強大。我們部隊還吸引培養了不少人才,實力不容小覷,歌唱的、舞蹈的、創作的人才都有。這十年來我們部隊文藝呈現出來的整體面貌令人欣喜。
現在,部隊的文藝工作者又在為2013年全國雙擁晚會兢兢業業地奮斗著,我也參與其中。雙擁晚會已經辦了23屆了,每年臘月二十九在電視台播出,它不光規格高,政治性、藝術性也都非常講究,年年都獲得好評。
不僅是軍隊文化建設,這十年來,整個國家都在重視大眾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新聞戰線開展的“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開展“走轉改”活動以來,新聞記者們真接地氣了,媒體上的報道內容也變得實在了,從基層報道出了許多過去很少接觸的領域,成果躍然紙上。
如今,“走轉改”活動也擴展到了文藝界,藝術家們從群眾和生活中發現了鮮活的故事,創造出了不少貼近群眾的作品,拉近了與群眾的感情。我自己觀察到有一些地方文藝院團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比如河北大廠回族自治縣評劇團。該團的團長是趙德平,我很佩服他。面對全國戲劇滑坡的形勢,趙德平果斷提出了“劇團以小型為主,演出劇目以現代戲為主,服務對象以農民為主”的辦團方針。這個劇團一直在農村體驗,創作了一大批關注農民的戲,劇團越來越受歡迎。我們就需要這樣的面向基層、服務群眾的文藝院團,為豐富基層文化干實事。
文化既要薪火相傳,又要隨時代發展。今年年初,我和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參加了“薪火相傳梨園情——2012年河南省地方戲曲拜師盛典晚會”,見証了河南六大豫劇門派舉行的拜師收徒儀式。這樣的活動對於培養藝術人才,傳承和弘揚優秀地方戲曲有著深遠意義。
當然,我們在發展文化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注意。比如我們一邊大力發展文化,有時又對具體的文化內容不愛惜。當前我國各種文藝獎項泛濫,感覺常常都在評獎。文藝作品不能滿足於評獎,而應該重視作品本身的價值和社會效應。
(本報記者 方莉採訪整理)
本版人物素描:郭紅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