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項目都要進行社會風險評估(四部委負責人就民生問題答記者問)--理論--人民網
人民網

重大項目都要進行社會風險評估(四部委負責人就民生問題答記者問)

上半年,四種污染物都開始下降,節能減排將更多地運用市場機制

本報記者 孫秀艷

2012年11月13日07: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十二五”節能減排五大目標

  如何防止環境問題

  引發群體性事件?

  “要從四個方面來採取措施:第一,加強依法環評,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行事。第二,大力推進信息公開,把環境影響評價所涉及的信息全部公開。第三,進一步擴大群眾參與力度,在讓更多的人都知道上下功夫。第四,建立健全社會風險評價機制,從源頭上預防突發事件。”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

  

  十八大新聞中心11月12日舉辦記者招待會,十八大代表、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介紹了我國環境保護方面的情況,並回答了記者提問。

  節能減排 更多運用市場機制

  周生賢說,“十二五”在原來控制兩種主要污染物的基礎上變成了控制四種,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去年,氮氧化物不降反升,我們採取了許多措施,主要涉及四個方面:第一,進一步加強了結構減排。第二,大力推進工程減排,新上了一些減排工程。第三,嚴格管理減排,落實責任考核。第四,進一步完善環境經濟政策,把價值規律、市場機制引入了節能減排。採取這些措施以后,今年上半年,四種污染物都開始下降,其中,COD(化學需氧量)下降2.11%,二氧化硫下降2.72%,氨氮下降1.98%,氮氧化物下降0.24%。

  周生賢表示,實踐証明,正確的經濟政策就是正確的環境政策。今后將更多地運用市場的機制和規律,來解決節能減排的問題。

  突發事件 從源頭上預防

  在回答關於近期由環境問題引發群體性事件的問題時,周生賢表示,當前,環境方面正處在敏感時期。出現問題要從必然性和偶然性上客觀分析。發生群體性事件的地區主要存在四種情況,一是未批先建,二是在環境影響評價方面有待進一步改進,三是也有所在地政府的執政能力問題,四是有關重大項目社會風險評估的法律不健全、機制不健全。

  周生賢說,要從四個方面來採取措施:第一,加強依法環評,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行事。第二,大力推進信息公開,環境保護部已經把環境影響評價所涉及的信息,包括各級政府所做的承諾,全部公開,接受群眾監督。第三,進一步擴大群眾參與力度,在讓更多的人都知道上下功夫。第四,建立健全社會風險評價機制,從源頭上預防突發事件。

  周生賢介紹,中央和國務院已經明確規定,凡是重大建設項目,都要進行社會風險評估。今后,環保部門將積極配合有關牽頭部門,做好社會風險評估。

  “美麗中國” 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

  在談及“美麗中國”問題時,周生賢表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是通往“美麗中國”的一個路標,必須在思路上創新,一是源頭控制,二是綜合治理,三是預防為主。環保新道路的指導思想是,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具體內涵是,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根本要求是,大力推進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實現環境與經濟的協調融合﹔基本目標是,建立健全六大體系。這是中國環保新道路的核心內容,也是對於經濟工作的具體要求。

分享到:
(責編:萬鵬、朱書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