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改革發展:我國體制改革的一大亮點--理論--人民網
人民網

文化改革發展:我國體制改革的一大亮點

2012年11月12日08:26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文化改革10年的探索前行,思路清、措施實、效果好,是我國體制改革工作中的一大亮點。總的看,我國文化改革發展開創了新局面,初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11日在黨的十八大新聞中心舉行的第三場記者招待會上,中宣部副部長、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孫志軍高度評價了10年文化改革發展的成果。

文化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趙少華,國家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田進,新聞出版總署黨組書記、副署長、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蔣建國,也同時應邀介紹文化體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並回答了記者提問。

10年探索“明確新的文化建設理念”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時代的呼喚、人民的期盼、歷史的抉擇,是著眼於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所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孫志軍結合十八大報告談起自己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認識。

在孫志軍看來,10年文化體制改革最明顯的一個變化是“明確了新的文化建設理念”,區分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明確文化事業政府主導、文化產業市場主導,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兩手抓、兩加強”。尊重兩大規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規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處理好兩對關系——文化發展之“魂”與文化傳播之“體”的關系,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

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框架基本建立

1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精髓是什麼?孫志軍的答案是“以人為本”之路,堅持公益優先,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以財政投入為主體,文化為民、文化惠民,已基本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框架,初步解決了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看書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等基本文化權益問題。

趙少華說,鄉鎮的綜合文化站建設、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在扎實推進﹔田進說,國家廣電總局著力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等重點惠民工程,有效地推進了廣播電視公共文化服務城鄉一體化的進程﹔蔣建國介紹,新聞出版總署在全國建立的各類書屋已有100多萬家。每個書屋約有1500種到3000種書報刊,一個書屋的書雖不多,但這些書報刊裡某一本、某一篇、某一段、某一幅圖畫或書中的一段歷史、一位人物、一個常識、一項技術,卻可能改變一個農民、一個市民的生產生活,會影響一個青年、一個孩子的一生一世。所以,“讀書改變命運,出版可以改變世界”。

“文化體制改革就是文化的產業化”是誤解

“把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簡單理解為產業化和市場化,顯然是種誤解。”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孫志軍這樣澄清和強調。10年來,基本完成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已經核銷6900多家事業單位,注銷近30萬人的事業身份。一旦轉企改制后,就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要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發展。文化事業單位和已經轉企改制的文化企業,體制管理要求不同。但即使發展文化產業,也要堅持內容為王,要堅持正確導向,要注意承擔社會責任,要堅守道德底線,要維護社會團結和諧,進而發揮積極作用。

應該理性看待“申遺熱”

在回答記者提出“各地出現申遺浪潮”問題時,趙少華回答說,出現“申遺熱”,並不是壞事,“申遺”也不是最終目標,而是要在切實保護和管理好世界遺產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世界遺產的社會功能,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據悉,隨著今年元上都遺址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我國世界遺產的總數達到43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就有30項,居世界第三。

中國電影業生存壓力加大

“中國電影市場的壓力非常大,客觀原因是增加了進口影片帶來市場的強勢沖擊,主觀原因是我們國產影片的市場競爭力需進一步提升。”田進在回答記者關於中國電影業發展的問題時說,今年1月至10月底,已生產國產故事片638部,電影票房收入達到132.72億元人民幣,已超過去年全年的票房收入,但國產影片的市場份額隻有41.4%,比去年同期明顯下降,多年來國產影片佔市場主導地位的局面受到動搖。

田進說,十八大后,要進一步增強電影的創造活力,解放和發展電影生產力,多生產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既有市場、又有思想的優秀影片。

(本報北京11月11日電)

本報記者 張玉玲

鏈接

●10年來,全國承擔改革任務的580多家出版社、3000多家新華書店、850家電影制作發行放映單位、57家廣電系統所屬電視劇制作機構、38家黨報黨刊發行單位等已全部完成轉企改制。

●10年來,全國2103家承擔改革任務的文化系統國有文藝院團完成改革任務的有2100家,佔總數的99.86%,其中轉企改制佔61%﹔全國3388種應轉企改制的非時政類報刊已有3271種完成改革任務,佔總數的96.5%。

●10年來,“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已覆蓋全部通電行政村和20戶以上自然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覆蓋全國90%的行政村,農家書屋覆蓋50%的行政村,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基本實現鄉鄉有綜合文化站,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年放映800萬場電影。

●2004年至2010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共向全球近80個國家和地區派出演出團組630多個,演出33000多場,實現直接貿易價值5.5億元。

●2011年,全年生產各類電影791部,電視劇1.5萬集,位居世界第三大電影生產國、第一大電視劇生產國。

分享到:
(責任編輯:萬鵬、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