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09日09:1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编者按:2020年8月下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提纲挈领,以点带面,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鲜明特色。人民网理论频道节选其中篇章连载,以飨读者。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40多年来,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从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体转变成为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日趋开放的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判断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全面开放内涵,坚持主动参与和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一、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面向世界,实行经济开放的同时实行各个领域不同程度的开放,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谋求发展的必然要求。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中国共产党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就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过程中,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正是在对外开放中,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
进入新时代,对外开放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同时,世界经济深刻调整,新动能不足问题突出,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加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带来的新挑战凸显,一些国家政策内顾倾向明显,国际贸易和投资壁垒不断提高,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逐渐蔓延发酵,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风险挑战加剧。世界面临开放与保守、合作与封闭、变革与守旧的重要抉择,既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开放型经济传统竞争优势受到削弱,传统发展模式遭遇瓶颈。同时,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市场规模庞大、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产业配套齐全,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仍然具备综合竞争优势。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倒逼下,我国加工贸易加快转型升级,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外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明显增强,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逐步提升。现实要求我们因势利导、乘势而上,推动开放型经济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成本、价格优势为主向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随着中国国力增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大幅提高,与国际社会互动空前紧密。中国一举一动,都吸引世界眼球。习近平同志郑重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在新时代,中国将以更负责的精神、更包容的胸襟、更高质量的增长,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各国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
党的十九大总结中国对外开放宝贵经验,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作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一战略部署,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做好我国对外开放工作的基本遵循。
全面开放新格局体现在开放空间上,就是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改变我国对外开放东快西慢、沿海强内陆弱的区域格局,逐步形成沿海内陆沿边分工协作、互动发展,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体现在开放举措上,就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自主开放与对等开放,加快走出去战略谋划,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等;体现在开放内容上,就是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按照这样的新格局,中国在对外开放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一是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对外开放的工作重点。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不仅为中国扩大开放搭建了新平台,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深化地区合作。党的十九大指出,“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为此,要加强同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增进战略互信,寻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二是推进贸易强国建设。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必须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培育竞争新优势,拓展外贸发展空间,积极扩大进口。必须拓展对外贸易,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从以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转变,从依靠模仿跟随向依靠创新创造转变,从大进大出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必须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健康发展,打造外贸新的增长点。必须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在更高层面、更广空间内参与国际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必须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加强对海外并购的引导,规范海外经营行为,努力实现共同、可持续发展。中国从2018年开始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愿意打开自己市场、分享发展机遇的诚意和善意。在2019年11月如期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共建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的三点建议,表明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贸易便利化的积极态度。
三是积极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中国大力加强利用外资法治建设,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全面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尊重国际营商惯例,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努力为各国企业家在中国投资兴业提供更好环境和条件,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近年来,通过大规模减税降费、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等,2019年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表《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排名由第46位上升到第31位,提升15位。2019年3月通过的《外商投资法》,更是确立了中国外商投资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对外商投资的准入、促进、保护、管理等作出统一规定。10月又公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这是中国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中国的营商环境将再上新台阶。
四是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东部对外开放起步早、发展快,西部对外开放起步晚、发展慢。党的十八大以来,西部地区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在对外贸易、吸引外资方面都保持着较好发展态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由于发展基础较弱、基数总体较低,西部地区依旧是中国区域开放布局中的“短板”。数据表明,西部地区拥有全国72%的国土面积、27%的人口、20%的经济总量,而对外贸易仅占全国的7%,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分别占7.6%和7.7%。党的十九大提出,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西部地区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等优势,深化扩大开放,促进开放格局更加优化。
五是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多边贸易体制发展进程受阻,开放水平更高、灵活性更强的区域贸易安排蓬勃发展,成为驱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引擎。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既是拓展自身开放空间的需要,也体现了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责任担当。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优化开放布局、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大举措。截至2019年底,中国一共设立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涉及东南西北中各个方位。2018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持续深化差别化探索,加大压力测试,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中国不仅要把海南全岛建成自由贸易试验区,还要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为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不仅积极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还反复强调中国坚持共赢开放,而不奉行零和博弈。习近平同志鲜明指出:“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这向全世界有力宣示了中国对外开放致力于共赢多赢的博大胸怀。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回顾历史,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立足当今,开放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要求。放眼未来,开放合作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现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各国提供更广阔市场、更充足资本、更丰富产品、更多合作契机。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市场,有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五千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开放应该是双向的、互利的,而不应是单向的、一方受益的。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各国应该携起手来,积极推动开放合作,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
(注:本文系该书第七章第三节部分内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