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心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张晋藩

2017年08月17日09:26    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原标题:张晋藩: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中华民族自建立国家之日始,经历了四千多年没有中断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间经历了无数次的王朝兴废与治乱更迭,但始终保持着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形态,屹立于世界文明古国之林,这不是偶然的。在国家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得到历代智者辗转相承,不断充实提高,成为治理国家的瑰宝。其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就是一项具有传世价值的最宝贵的经验。

夏朝建立以后,禹为了巩固第一个阶级王朝,注意倾听民众的呼声。他制造了五种乐器,凡是向禹讲解为政之道者,击鼓;要求行仁义之事者,击钟;请求解决某种事项者,振铎;以忧患相告者,击磬;以狱讼相告者,摇鞀。禹听到乐器的声音,便及时接待来访者,史称“五音听治”。[1]由于来访者多,禹有时甚至“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由于禹重民亲民,不仅稳定了统治,并且顺利地推行了王位世袭制度。由启继承王位,但传至第三代太康,不务德,伤害了百姓,失去了王位,直到第四代少康才重新稳定了夏朝统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结论就是由此而来的,并被冠以皇祖的训诫。后世统治者多将其奉为治国的警世恒言。对于今天的国家建设同样具有历史的借鉴意义。

一、国之本在民,无民何以为国

民是构成国家的最基本的要素,无民何以为国?

民之所以成为国家的构成要素和最重要的实体,就在于民是社会物质生产的承担者,社会由此得以延续和发展,国家由此得以存在,政治和思想上层建筑由此得以确立。“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2]没有民的社会性生产,国家也就不复存在。

民又是国家赋税的提供者,赋税是国家存在与发展的要素之一,是国家活动的财政保证。马克思说“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3]从夏朝立国起,赋税便是民对国家的一项义务,《史记·夏本纪》记载:“自虞夏时,贡赋备矣。”

民又是国家军队的主要来源,在中国古代,“祀”与“戎”是国家大事,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4]没有军队,国家就失去了重要支柱,就无法保卫边疆和实现国家对内与对外的职能。在中国古代,充当军队不仅是民的义务,也是民的权利。

民还是国家重大工程的兴建者,无论是修筑水利工程还是修筑城池宫殿,民都是营建者。贞观元年,唐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5]凡有大兴土木之事,民力既是工程营建的力量来源,也是衡量利弊的重要标准。

二、重民在得民心,得民心则国兴

“民惟邦本”重民方略的实施,首在于得民心。无数的史实都证明了“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自夏末代国王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迫使百姓发出了“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的愤怒呐喊。[6]终为商朝所灭。这可以说是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兴亡的第一个史例。

商是一个“邦畿千里”的大国,但是却为“小邦周”所灭,原因就在于,商末代国王纣“重刑辟”。实行法外极刑,丧失了民心,赫赫不可一世的商朝瞬间覆亡。胜利者在惊喜之余,深深感觉到民心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兴亡。商王曾经自恃拥有“如火如荼”的庞大军队,以为周之寇伤不足道也。不料,正是这支军队倒戈相向,使纣王身死国灭。

继起的周朝的执政者周公一再告诫他的兄弟子侄民心的重要。

从周公起,大肆倡导明德、敬德、尚德、成德,他宣扬商之亡在于失德,周之兴在于周人有德,所谓天只赞助有德之人。针对商朝重刑辟、失民心、亡国家的教训,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治国方略,“慎罚”旨在保民。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刑法原则和司法原则,比如,区别用刑,罚当其罪;罪疑从罚、罚疑从赦;以中罚作为司法的准则,开展三刺、三宥、三赦的“听于民”的司法创制,等等。

由于周初立法体现了重民、保民的精神,因此法制兴带来了国兴。周初的法制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法制文明。以德主宰法制建设,可以说是文明古国中所仅有的,其影响至为深远。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雄,兼并战争连年不绝,为了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民的价值进一步受到重视。得民者兴、失民者亡的政治现实丰富了“民为邦本”的思想内涵,如孟子提出了一个千古不朽的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进一步总结道:“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7]

孟荀此论,既是夏商周兴衰之由的历史性总结,也是对于国家治理的要旨——“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精彩阐发。后世论者,大都仿此,只是增加了时代的烙印而已。

其实古人早就认识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8]“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9]“安危荣辱之本在于主,主之本在于宗庙,宗庙之本在于民”。[10]

下一页
(责编:曹淼、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