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习近平话语风格的实践意义

文秀

2014年01月20日15:47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纠正干部讲话“假大空长”陋习——习近平话语风格的实践意义

编者按:2013年12月9日,作者在本报刊发了《习近平讲话的语言风格及特点》一文,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为了更好地引导领导干部切实转变话风,作者又撰写了本文,以期有效纠正干部讲话“假大空长”陋习。

探究和总结习总书记讲话的语言风格及特点并非最终目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以此为方向、为标杆、为镜子,对照检查、习之用之,切实转变话风,认真纠正讲话中的“假大空长”陋习,构建起与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相适应、相符合的话语体系。这正是探究和总结习总书记讲话语言风格及特点的实践意义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语言风格及特点,既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既有独特的个性,又有普适的共性;既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可亲可近、可学可用。我们党员干部应当悉心领悟贯穿于习总书记讲话中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和风格,并把它内化于心、外见于行,转化和运用到各自的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

一、多讲些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话,让话语接地气、有底气。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话最有“泥土味”,是最接地气、最有底气的话。习总书记讲话最显著的特点是结合实际、切合实际、符合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始终站在中国这片沃土上,与广大人民群众心贴心、心连心。我们的干部讲话时一定要始终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因群众而说话、为群众而说话、替群众而说话,说群众想听、爱听、乐听和中听的话,说到群众的心坎上去。讲话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和教育群众,是要说给广大干部群众听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话既从实际中来,又能到实际中去。凡是端着架子、摆着谱、拉着脸说的那些虚头巴脑、不着边际的话,都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讲话中的表现。

二、多讲些真话、实话、心里话,让话语还原本色、回归本真。真话是最有魅力的。习总书记讲话的语言魅力就在于话里话外、字里行间很真实、真切和真诚,他或推心置腹地促膝谈心,或语重心长地谆谆教诲,道的是真情、讲的是真话,这种语言有极大的心灵冲击力、震撼力。言为心声,文以载道。这就教育我们的干部讲话时一定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违心的话,更不讲昧良心的假话、谎话、忽悠人的话。现实中,有的人奉行人心隔肚皮,“遇人只说三分话”,甚至推崇“不说假话就办不成大事”,让真话、实话、心里话这一本色、本真的东西被人为地遮蔽了,蒙上了污垢,结果讲的话只会让人左边耳朵进右边耳朵出,黯然失色、令人生厌。只有讲真话、实话、心里话,才能找到语言表达的原点,让语言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三、多讲些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让话语生动活泼、鲜活有趣。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不愿、不屑也不会讲“大白话”,觉得“大白话”太土太俗,不深刻、没水平,没有味道,“成色”“货色”不多。习总书记的讲话恰恰对什么是“大白话”、怎么讲好“大白话”作了生动的诠释,是讲好“大白话”的典范和标本,他以普通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话来阐述思想,用直白质朴的“群众语言”来解惑释疑,以“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达”来传道授业,令人耳目一新、亲切自然。启迪我们的干部正确看待“大白话”,善于讲好“大白话”。大道至简,大义微言。“大白话”最具原生态,是真正的“普通话”,是一种为广大普通干部群众最熟悉、最易接受的话,然而“大白话”不是白开水,它通俗而不庸俗、简约而不简单、凝练而不肤浅,更有群众味、更富群众情、更暖群众心,更能与普通群众找到“共同语言”,拉近心理距离,搭建沟通的桥梁,产生认知共鸣和情感共振。多讲一些“大白话”,更能使话语鲜活有趣、生动活泼,增强说话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四、多讲些针对问题、直面矛盾、尖锐逆耳、敢于担当的话,让话语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习总书记的讲话,始终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坚持问题导向,贯穿底线思维,充满着实事求是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勇气。他经常直言不讳地指出问题、鞭辟入里地分析问题、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对不良现象、不正之风说硬话、说尖锐的话,对干部身上存在的毛病和缺点说逆耳的话,让闻者足戒,“出一身汗、捏一把汗”。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层出不穷、错综复杂,面对这种状况,每一个有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的党员干部都应该不回避矛盾、不躲避问题,敢于直言、勇于诤言、善于谏言,敢于唱“黑脸”、亮剑。一味地放“空炮”“哑炮”和“礼炮”无济于事,尽说些“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漂亮话,说些“今天天气哈哈哈”软绵绵不得罪人的话,说些“干得好”“好好干”不触及矛盾不解决问题的“正确的废话”,也许可以笼络人心,但绝不可能真正赢得人心。忠言逆耳,良药苦口。逆耳甚至刺耳的话,会让人不舒服,“难听”的话会让人一时难受,但往往会一生受用,这种讲话对党的事业有利,对百姓福祉有利,对干部成长有利,这样的讲话有分量、有力量,能够不怒而威、掷地有声。

五、多讲些有根有据、有血有肉的话,让话语“立得住、站得稳、攻不破”。什么样的讲话最有力量?一是讲出了真理,二是说得有事实依据。习总书记的讲话充满着力量,就在于讲得既是真理,又总是摆事实、举事例,有时还通过讲故事、运用大量的数据、亲身的经历来讲道理,这样的讲话不是一种灌输,而是一种浸润,它有血有肉,令人心服口服。这就告诫我们的干部要多注意去讲身边的事,讲一些自己过往的经历,善于用故事来讲述道理。现在不少干部讲话最大的一个短板在于不太会讲故事,最大的“短腿”在于不太善于让事实说话,不太善于用数字作支撑,这样的讲话最大的毛病是空,即空洞无物,“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甚至是剩下几句干巴巴的毫无血色的说教,这样的讲话既不会有吸引力,也不会有影响力、生命力,应当改变这种讲话习惯,善于多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说数据,让讲话更加有根有据、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能够“立得住、站得稳、攻不破”,这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好方法。

六、多讲些与当下话语体系对接的新话,让话语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社会节奏合拍。讲新话总是最迷人的。习总书记的讲话不断地有新话,这些新话不只是几个新名词、新概念而已,更重要的是,它站在时代前列、引领前进方向、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能够与时代发展同步、与社会节奏合拍、与人民心声吻合。这就号召我们的干部要及时“号准”当今时代脉搏,紧跟时代前进步伐,顺应时代进步潮流。当今是个互联网时代,网络语言层出不穷,流行语不胫而走,热词频现,面对这种形势和变化,我们的讲话当然应该是立足于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但不迎合不等于不契合,如果我们的讲话仍然是搞自我封闭,躲在“围墙”“城堡”里自说自话、自拉自唱,还一成不变地沿用“老一套”话语体系,就会与时代脱节、与当下大众话语体系脱钩,久而久之,我们的受众面就会萎缩,听众就会越来越少,就会演变成另类的“曲高和寡”,最终变成“自娱自乐”。所以,应当学会让我们的话语抹上一层“流行色”,与当下大众话语体系对接,让我们的话语更中听、更融入。

七、多讲些信息量大、“含金量”高的话,让话语内涵丰富、有效管用。讲话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有效管用。有效管用的讲话往往或传播知识、传递信息,或带来启迪、引发思考,或理清思路、想出办法,等等。习总书记在与团的干部讲话中曾说:“如果我们自己的知识水平、见识程度跟不上,说科技说不上,说文艺说不通,说工作说不来,说生活说不对路,说来说去就是那几句空话、老化、套话……就会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就提醒我们的领导干部自己要想和普通干部群众说话投机,就得“懂得多”,心中有数、肚里有货,自己半桶水又怎能晃呀晃?自己知之甚少又有何资格教育人、影响人、动员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肯定不行。现实中,我们不少干部“讲政策不如上访户、讲经济不如个体户、讲法律不如钉子户”,这种现象恰好说明不少干部讲话信息量不大、“含金量”不高,知识和信息储备不够。要想讲话让人受益、受用,就得自己加强学习,加强知识储备、信息储存,做个有知识有学识和有见识的人,让讲话信息量更大,“含金量”更高些。

八、多讲些动之以情、示之以行的话,让话语更富人情味、更具公信力和可信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什么话最能够打动人、感染人、征服人?唯有那些饱含感情、满含着爱的话,才能软化、温暖和焐热人们的心。习总书记每每以对人民的爱、对这片土地的爱,以一种赤诚的家国情怀,表达一个人民勤务员和一个人民公仆的真情实感。无情未必真英雄。讲话虽不能被感情牵着鼻子走,但一定要带着感情讲,如果说不善于讲“大白话”和“群众语言”的话,更多是干巴巴、索然无味的话,那么不善于饱蘸感情的话则更多是冷冰冰、不近人情的话,语言一旦附加上了感情色彩和注入了感情元素,就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习总书记常常以他的亲民、乐民之举赢得民心,以他自信大气、从容淡定、沉着稳健、平易平和、求真务实、灵动善融之态而博得赞誉。行动是无声的语言。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言必行、行必果,应该行甚于言、行高于言、行重于言,如此则“不令而从”。

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风格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一面镜子,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实践价值,跟着习总书记学讲话,让每个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话语更加务实管用,更具魅力,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号召力。

(责编:万鹏、赵晶)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