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韩庆祥:深刻理解“四个伟大”的重要时代意义

2017年07月28日11:23    来源:人民论坛网

原标题:【理上网来 热点解析】韩庆祥:深刻理解“四个伟大”的重要时代意义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接力棒”,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一总课题,遵循“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执政思路,力求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进行好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斗争”),有效破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难题和问题(“伟大事业”),最终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梦想”)。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可以看出,“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伟大事业”、 “伟大梦想”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伟大事业”: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是“执政主题”,讲的是执政的历史责任,着眼于“干什么”。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主题,贯穿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的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它承载着中国的崛起,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但也意味着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任务,是“开辟道路”、“创立理论”和“完善制度”,其本质特征是要处理好一系列基本的“矛盾双方”,如马克思主义一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效率与公平、经济全球化与独立自主等。这意味着,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我们共产党人需要“打”的那块坚硬的“铁”,因而需要“攻坚克难”。

  从执政背景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在中国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决定期”接过执政“接力棒”的。在国际上,世界力量正在发生转移,大国关系出现重大调整,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局部地区发生动荡混乱。在国内,社会阶层、利益主体、思想观念出现分化,利益固化格局客观存在,政府公信力、民众创造力、社会凝聚力有待提高,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创新活力不足,社会和谐稳定因素不够,各种社会矛盾、问题、困难、风险、挑战交织在一起。在这种执政境遇中,既要“对外”妥善处理国际关系以应对复杂局面,又要“对内”经受“四大考验”、应对“四大危险”,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国梦。因而,如今既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取得最大历史成就的时期,也是面临难题最集中的时期。于是,打坚硬的“铁”并“攻坚克难”,不仅成为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面临的基本事实,也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本质特征。这好比在攀登一座没有探测过的险峻高山,不进则退,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临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具体来说,打好这一坚硬的“铁",就是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要就是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一总课题展开其执政的。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解体制机制弊端、利益固化藩篱以及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弊端、矛盾和问题,正是影响“发展”和“稳定”的症结。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具有“问题意识”和“敢于担当”精神。他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问题倒逼改革。改革由问题而产生,又在不断破解问题中得以深化。这就鲜明地揭示了改革的本质,就是要解决问题。

  “伟大斗争”: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执政方略”,讲的是执政所应具有的精神气质、精神气概和精神气度,着眼于“怎么干”。

  这里所讲的伟大斗争,就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四种危险”、“体制机制障碍”、“利益固化藩篱”、“突出的矛盾问题” 和“挑战、困难”的斗争。当今,我国处在历史大变革、结构大调整、格局大变动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可概括为:力量转移、时空压缩、结构调整、社会分化、安全困境、命运决断。为了在我们的伟大事业进程中不出现颠覆性错误,把坚硬的“铁”真正打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讲话时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种伟大斗争,是使斗争精神具有新的历史特点。这种斗争,既是一种“强硬”的精神状态,又是一种攻坚克难且需“自身硬”的实际行动。

  进行好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首先需要认清形势,明确方向,统一认识,敢于担当。对形势作出准确判断并明确前进方向,是科学决策的前提。认清了形势、明确了方向,则需要在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力量。在这一基础上,还需要敢于担当,勇于碰硬,志在必得。面对歪风邪气,必须敢于亮剑、坚决斗争,绝不能听之任之,这是政治担当;面对艰难险阻的任务,必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绝不能畏缩不前,这是使命担当;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必须攻坚克难,寻求出路,这是历史担当。绕开矛盾、问题、困难走,是难以进行好伟大斗争的。只有敢于担当,敢于承担政治使命和历史责任的人,才能清醒看到我们前进征途中的艰难、困苦、曲折,才真正敢于碰硬,以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状态来打好坚硬的“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进程中,我们一定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要具有“钉钉子”精神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精神,真正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敢于担当。

  其次,需要凝聚力量,善于斗争。中国共产党人要把“铁”真正打好,就必须带领人民并凝聚民族的团结力量、人民的奋斗力量、每个人的创新力量。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要从三个方面凝聚力量: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力量;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力量;用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凝聚每个人的创新力量。

  第三,需要发挥比较优势,克服发展软肋,打牢发展支点。我们国家的比较优势是容易集中资源和力量办大事,但也由此生成行政权力主导一切而且缺乏有效监督的软肋。我们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克服发展软肋。同时还需要打牢发展支点,即基于公平正义做好改革发展稳定文章,这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第四,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真正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健全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各项工作提高到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下一页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权威解读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