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旗帜鲜明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李兴山同志访谈录

采访整理:赵杰 苏敬装

2017年04月21日07:58    来源:学习时报

李兴山,1965年至1970年在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毕业后分配到辽宁省清原县工作。1982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就读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5年至今在中央党校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7年至1988年赴莫斯科大学进修。历任中央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副主任、校财务室主任、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育长等职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党校,特别是党校的各级领导和教员,必须首先自己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无论何时何地,不管在社会上出现什么思潮,都要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地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这是党校之所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出路。”

“在党校的教学和科研中,通过各种方式实行教员与学员相结合,就是距离最短的调查研究,就是最密切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这一优势、利用这一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优势。这不但可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而且对于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不断的理论创新都具有重大意义。”

采访者:李老师,您好。您研究生毕业后就到中央党校工作,见证了党校的变化与发展,可以说是党校发展的亲历者。请您先谈谈这么多年来对党校的发展变化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李兴山:1985年,我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中央党校工作,至今已30多年了。这30多年是中央党校复校以来大变化、大发展、大提升的一段时期。

所谓大变化,主要是指校园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校园湖光山色、亭台楼阁更加美丽了;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都进行了翻建或新建。特别是最近又矗立了几座领袖和优秀干部典型的塑像,使整个校园更加有了灵气和文化气息。

所谓大发展,主要是指教学科研的发展和改革。现在教学规模大大扩展了,学员人数增加了,班次增多了,教职员工队伍壮大了。教学内容除了进一步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学以外,还涉及法律、管理、文史、国际政治、社会学等学科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学方式和手段也更加多样化、现代化了。

所谓大提升,主要是指中央党校这些年国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国际声望和影响力的提升。过去中央党校不挂校牌,对内是保密单位,对外是神秘地方。现在“中共中央党校”的牌子立在学校的大门口,在国内是培训和轮训党的中高级干部包括省部后备干部和县委书记的主阵地,在国际上成了许多国家元首和知名学者向往来访的地方。目前中央党校出国访问或进行学术交流大大增加,对外开放不但开阔了教员的世界眼光,也大大促进了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采访者:当好中央党校的教员非常难,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对于如何当好一名优秀的党校教员,您肯定有许多感悟。请您结合人生经历,谈一谈感受和体会。

李兴山:当好一个教员,特别是当好中央党校的教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的岗位是神圣的,真正当好一名教员是不容易的,要有较高的政治修养、道德修养、学术修养,对如何做人也比较讲究。党校的教员还担当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培训党的中高级干部的使命,要求还要更高一些。当好一名教员,首先要热爱这个岗位,感到光荣和自豪,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二,要勤奋读书、刻苦钻研、善于思考,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党校教学涉及面比较广,学员带来的问题也各种各样。因此,党校教员不仅要钻研自己的专业,某种程度上还要博览群书。读书后还要善于思考,死读书不行。那么,应怎么读书和研究呢?我的体会是要能“钻得进、出得来”。所谓钻得进,就是读书要能深入进去,要真正理解书中的含义,不能大致浏览,不能只学语录、断章取义。所谓出得来,就是不轻易相信哪本书、哪个学派的观点,而是要综合分析、全面思考、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学还需要自己多学习、先学习、深学习,这样才能有过硬功夫。

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要多搞调查研究,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科研是教学的保证和基础。党校的学员跟大学很不一样,他们既有较高的学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果你不能理论联系实际,或是联系实际不够,只泛泛讲一些空洞理论,或者讲一些他们比你还知道得早、知道得多的事情,他们就会不以为然。所以在党校讲课,必须要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而且还要有通过亲身调查研究所得出的具有个人创见的东西。这样不但有利于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有血有肉、生动活泼,而且也有利于理论创新。

第四,要有较高的党性修养,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多年来在讲台上讲课,基本上没有听到学员反映说我讲课过于死板或者思想不解放,也没有听到有人说我讲课出格,背离中央精神。相反,他们认为我还能讲一些真话、实话、有用的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在中央党校的课堂上,始终坚持“党校讲课有纪律”的原则,同时坚持“两话”:一是听党的话,二是讲自己的话。听党的话,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校姓党原则,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讲中央精神不曲解、不走样、不乱发挥、不哗众取宠。讲自己的话,就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精心备课,把对中央精神的理解和认识,用自己的话讲出来,不念文件,不念报纸,不道听途说,也不念讲稿。实践证明,把这“两话”有机结合、同时做到,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也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采访者:您在党校工作和生活了那么多年,肯定经历过许多刻骨铭心的经历和往事,您印象最深刻的有哪些?

李兴山:来党校这么多年,要问我深刻的经历,刻骨铭心的不多,记忆犹新的事情倒是有几件。

比如,第一次走上党校课堂。那是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课,内容是现代管理理论。这次课之所以至今记忆犹新,不仅是因为我第一次走上中央党校主体班的课堂,而且管理课是中央党校新设的一门课,能否一炮打响、站稳脚跟,这次课也至关重要。为了讲好这次课,我进行了精心准备,参阅了十几本国外管理名著及其他材料,作了十多万字的读书笔记,最后形成了近两万字的讲稿,然后反复熟悉,反复琢磨,并且还作了录音,反复地自听自改。由于管理科学在国内是改革开放以后兴起的一门新学科,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和成熟的理论体系,大家还都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我把中外管理理论的产生发展,总结和归纳出了“四个阶段”“两条主线”“三次革命”“五个演变过程”“十多个主要学派”的概况和脉络。学员们听了既感到简要清晰,又觉得新鲜有用。更没有想到,当时分管教学的苏星副校长听了这次课。他事先没有打招呼,一直坐在后排听,我也没有发现。他对这次课还比较满意,给予了充分肯定。

再比如,我在经济学教研部工作的9年经历。1995年6月我被任命为经济学部主任。在经济学部工作的9年,我主要抓了三件事。

一是抓部风建设。我在经济学部工作,始终坚持这样一个信条,就是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凡是涉及荣誉、待遇等争名争利的事,一律不伸手。可以说,我在经济学部工作不但是以“身”作则,而且是以“心”作则。

二是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第一,解决讲课念讲稿的问题。讲课念讲稿,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背后却有复杂的原因。有的可能是备课不认真,对所讲的内容研究不够、熟悉不够、融汇贯通不够;有的可能是讲课怯场,当着众人的面怕讲错话,等等。由此可见,讲课念稿,是既可以综合反映一个教师的讲课态度问题,也可以反映他们的心理素质、知识水平、经验能力问题等。因此,从解决这一问题入手,要求教员讲课不念讲稿,实际就是要求他们提高讲课的综合素质。这些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第二,解决课件上课堂问题。2000年,已经进入21世纪,电脑已广泛运用了,全校讲课写板书基本上还是靠黑板。经研究,我们作了一个规定:从新学期开始,凡是55岁以下的教员,讲课必须要用课件。之所以规定55岁以下,是因为我当时刚好近55岁。就这样,经济学部成了全校第一个课件集体上课堂的单位。第三,实行竞争上岗。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决定在全部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即实行竞争上岗。

通过以上改革,全教研部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在之后的全校教学质量评比中,多次排名第一,始终走在前列。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批批年轻教员也经受了严格的锻炼和考验,得到了不断的进步和成长。

三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夯实科研基础。回顾我在经济学部工作的9年,对调查研究是非常重视的,也曾亲自组织过多次较大型的调查研究,其中成果比较明显、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有以下三次。

第一次是1999年的山东国企改革的调研。当时我们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安排下,走了全省的9个地市、9个县区、30多个企业,最后形成了《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有企业改革之路》的调研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山东省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和具体做法,并对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山东省委专门召开常委扩大会,听取了我们的调研汇报,对调研报告给予了很高评价。之后,该报告又上报中央,成为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的重要参考材料。

第二次是2001年的浙江省民营经济调研。我们先后走了杭嘉湖和温台等地区,深入到几十家民营企业,与当时全省一些著名企业家座谈,最后形成了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实践》的调研报告。报告对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性质、特点、原因、运行机制及重大意义等,进行了全新的分析和阐述,提出浙江的民营经济实质上是民本经济等重大论断。浙江调研及其所形成的调研报告,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认可。更为重要的是,浙江经济调研丰富了我们在经济学研究和教学中的内容,我们进而编写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的教材,至今还在应用。

第三次是2005至2006年的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调研。当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刚刚在福建、江西等5个省开展试点不久,我们应邀到江西省进行了调研。调研中,我们深入到林区县、乡、村并走访农户,对林改的详细情况进行了解,最后写出了题为《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的调研报告。2006年6月,这一调研报告以《中共中央党校研究报告》的形式报送党中央。中央领导很重视,并将这一报告批转到国家林业局。2008年6月8日,中央正式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于是这一改革便在全国迅速展开。可以说,这次调研的最大收获,就是事先在没有任何授意的情况下,主动积极地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开展起到了摇旗呐喊的作用。

采访者:您在党校工作30多年,一直都工作在教学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请您谈谈党校的治学特点和规律。

李兴山:我认为,要把握党校的治学特点和规律,必须讲两句话:一是党校姓党,二是党校是培训轮训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从上述认识出发,所谓党校的治学规律,至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是办好党校的重要保证。纵观近30多年,中央党校各个方面之所以得到很大发展,主要是因为党中央对党校工作越来越重视。例如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中央党校校长、中央主要领导人经常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中央的一些主要研讨班经常在中央党校举行以及中央定期召开党校工作会议等,都大大提高了党校的地位和声望,促进了党校的发展。

第二,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办好党校的根本出路。党办党校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对党的各级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教育,同时进行党性锻炼。因此,党校教学必须以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为主课,否则,就会偏离方向,党校就不成其为党校。党校,特别是党校的各级领导和教员,必须首先自己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无论何时何地,不管在社会上出现什么思潮,都要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地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这是党校之所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出路。

第三,教员与学员结合是党校教学科研的最大优势。党校每学期入校进行培训和轮训的学员都是全国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这些学员有丰富的阅历和工作经验,有的还是某行业的学者和专家,这是一般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所不能相比的。这就是党校教学科研的优势之所在。实际上,在党校的教学和科研中,通过各种方式实行教员与学员相结合,就是距离最短的调查研究,就是最密切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这一优势、利用这一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优势。这不但可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而且对于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不断的理论创新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由于这一优势可以说是党校所独有的优势,因此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还会为打造党校品牌、突出党校特色、塑造党校形象、提高党校声望,发挥独特的作用。

第四,人才强校,特别是教师人才强校是办好党校最关键的工作。对于教师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对他们提出各种要求,而且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待遇,特别是要尽量为他们提供宽松良好的成长条件,使他们始终充满信心和希望,从而甘心和敬业于教师岗位。当然,我说的人才强校,也包括行政后勤队伍的建设。正像我经常所说,办好党校需要两种英雄,一是有名英雄,二是无名英雄,二者都必不可少。

采访者:中央党校作为党的最高学府,承担着重要使命。您对中央党校的精神、气质有怎样的理解?对年轻教师有什么建议?

李兴山:对于党校到底要有什么精神,我们可以从各方面概括,比如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等等。但是千条万条,我想只概括为一条,这就是真理标准讨论的精神。真理标准讨论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品质和精神,也体现了共产党员的正气、骨气、志气和朝气。

至于对年轻教师成长的建议,我只说两句话。这两句话既不是新话,也不是豪言壮语,而是我多年的切身体会。

一是时间过得很快,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是年轻。这句话虽然人人知道,但如果不到老年,真正体会和意识到的人并不是很多。年轻是财富,也是岁月,它既不能停留,也不能储存。如果不知道珍惜,甚至虚度年华,转瞬到了老年才真正认识到,那是无法亡羊补牢的。为此,我对年轻教师成长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一定要珍视年轻。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是美丽,年轻就是希望,年轻就是未来。年轻是人的一生最为宝贵又是最经不起浪费的资源和财富。

二是教师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但当好教员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之所以说不容易,关键就在于教师乃是为人之师。而为人之师,就要处处为人当表率、做榜样,就要为人传道、授业、解惑。所有这些,都是需要苦修、苦学、苦干。否则,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是要误人之弟的。

除此之外,当好教师还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受得住清苦,经得住各种诱惑。现在的有些人做学问、搞教学有时急功近利,有些浮躁情绪。创新特别是理论创新,是很不容易的。马克思当年写《资本论》是真正的理论创新,但这部伟大著作的问世,花费了他40多年几乎是毕生的精力,而且是在生活贫困、各方面条件都很差的情况下完成的。美国的“管理之父”泰罗只活了59岁,但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建科学管理论,仅金属切削一项实验,就用了长达26年的时间。他利用自己亲手摸索的大量数据,制定了自机器工业产生以来的第一部操作规程,由此也大大促进了传统工场手工业的经验管理向现代大机器工业的科学管理的转变。我想,真正要做学问、搞创新,就应该有这种精神、有这种耐心、有这股韧劲。任何试图轻而易举、妙手偶得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推荐阅读


习近平“4·19讲话”蕴含国家网络治理的“五观”

习近平“4·19讲话”呈现互联网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习近平“4·19讲话”开启网络安全战略规划全新时代

习近平“4·19讲话”集中体现中国网络治理四大核心理念

《学习文选》:雄安新区建设坚持中国特色高点定位

(责编:杨文全、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