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专题报道>>第二届全国基层团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创新心语

发挥末梢优势 弹奏基层强音

——记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团委书记邓倩文

2017年03月09日15:5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邓倩文赴泰国执行友好访问任务期间工作照
邓倩文赴泰国执行友好访问任务期间工作照

基层团组织,被形象地称为团的神经末梢。末与梢,字面上都有微不足道的意思。有人却提出:“末梢优势”是推动团工作创新的极大的优势,认为基层团干应发挥好“末梢优势”,学会“十个手指头弹钢琴”,奏响基层强音。

2015年,广东省团干主体培训之高校团干班上就奏响了基层的强音。培训班上作开班首讲的不是领导、专家的报告,而是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团委的团建创新案例分享。作为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团委,发挥“末梢优势”,通过组织重构、资源重组、人员重整、工具重建“四重奏”破解基层团支部困境,解放基层团建生产力,开创了先进团支部爆发式增长、团支部活力爆发式跃升、团员归属感显著增强、团建呈现强大生产力的喜人局面,引起全省关注。提出“末梢优势”,奏响基层强音的就是该院团委书记邓倩文。这位80后从事团工作十一年,一直乐在“末梢”。虽然已培育了4个全国先进学生集体和23个省级先进学生集体,个人获省级以上奖项17项,但他始终没有停下与青年同行、不断求索的脚步,即使在暑假的“三下乡”期间也坚持带着自己的蚊帐、席子、碗筷去和学生一起打地铺、同实践。十一年的“末梢”坚守,变化的是学生对他的称呼,不变的是他心系青年的炽热情怀。正式的会议场合外,学生没有称呼他“书记”,最初用的昵称是“文哥”,近年昵称渐渐变成了“邓爸”。学校校长与毕业生座谈,问“谁是大学里对你影响最大的人?”学生回答是邓倩文老师,说邓老师就像爸爸一样。在邓倩文看来,也正是对信仰的激情、对事业的热情和对青年的感情驱策着自己十一年如一日在平凡处坚守,推动着自己不断革故鼎新、继往开来谱新篇。

立岗明责——把握“末梢优势”

邓倩文认为:推动创新的团干部核心因素中居于首位的就是要立岗明责。团的不同岗位分工不同,但有一样重大的责任。要创新,团干首先要立足本职岗位,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立足于自身岗位的职责、任务、优势的基础上作创新。他认为,相对于上级团委,基层团组织虽然欠缺资源优势、平台优势,但却有突出的“末梢优势”。基层团组织作为神经末梢是覆盖青年、联系青年、影响青年最为关键的单位。作为神经末梢,感知最为敏锐的,总能最先觉察变化,抢占先机。作为神经末梢,反应最为迅捷,能快速灵活应对。正是这样的“末梢优势”让邓倩文敏锐地察觉到当前高校基层团支部中存在的组织松散、资源奇缺、“被”然成风和方法落后四大困境的表现与症结所在。也正是灵活机动的“末梢优势”让他“四重奏”的创新设想快速落地,先行先试,并不断检验修正,最终取得成功。

立本明道——密切团青感情

邓倩文解释说:解放团建生产力,根本就是要带领更多青年更加坚定地跟党走。要带领青年跟党走,首先要看青年愿不愿意跟团走。所以整个团建创新关键之道就在于密切团青感情。团青之间有亲密的感情纽带,心在一起,才好带领青年一同投入到团建创新之中,才好带领青年跟党走。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青年学生对团干有亲、尊、敬,才有可能信道、奉教、效行,才能真正有生产力。其中“亲”是根基。只有团干与青年相亲,多与青年亲近,有更多的接触,才能建立起感情纽带,团干的道、教和行才能为青年更深入地了解。以心换心的团干,也都会被青年记在心里。一位大学生给邓倩文的来信中写道:“很想叫声您文哥,因为您给我的感觉更像一个兄长。呵呵,在我的字典里,大哥懂得关心妹妹、弟弟,关心家里的大小事务,会去担当。”正是亲密的团青感情,让青年对团干、对团组织有充分的理解、信赖乃至尊崇,让团建创新如鱼得水。

立身明教——敢于书记带头

岭南师院教科院团委“四重奏”创新中还有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团干下沉一级带基层,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作为二级学院团委书记的邓倩文常给基层团支部指导修改活动方案,在一线与团支部团员一起策划、组织活动。他说:“无论是带动青年、带动团干,还是要推动工作,都要敢于书记带头。”在大学生写给他的信中,我们看到了书记带头、言传身教神奇的影响。有一位本来困惑于将来要不要做老师的学生在信中写:“每当看到您榜样示范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做事的情景,我就觉得大学生活多么美好,我也越来越喜欢自己的专业了。”“您给我树立了一个好榜样,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无比向往,希望日后能成为如您一般优秀的老师。”还有学生写:“不管是在大事上还是小事上,您都给我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您以身作则地教会我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敬业、什么是严谨实干,什么是注重细节。” 校友在给他的留言中写道:“二十多年求学路,老师很多,但能真正触动心灵的老师少之又少,能成为别人遇到困难就马上想到求助于你的人,该有多强大!”“就是您这样的老师,用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每时每刻都在诠释着什么是‘亦师亦友’。”

立研明术——钻研团建科学

“团建不能是经验式的简单重复,也不能是拍脑门式的临时起意,而应该是专业化的科学进程。应该保持敏锐的问题意识,树立研究思维,把科学这一最重要的‘术’用于推动团建创新。”邓倩文一直这样认为。在“四重奏”的探索中能明显地看到有团建科学的强力支撑。其中有2项省高校共青团工作课题的支持,有班团组织“零负担高成效”活动模式的支持,有院团委为班团组织研发的学习共同体、服务学习模式等系列工作武器。这些科学的武装让班团集体成为高效的育人单元。邓倩文还以课程化倒逼专业化,开设《大学生领导力》通识教育课程让学生骨干培养走向专业化。来源于工作实际,高于工作实际,又指导、服务于工作实际的团建研究深受认可。邓倩文撰写的工作论文、案例获得了全国奖1项、省级奖5项,5次获得校一等奖(3次全校第一名)。

立系明法——构建生态体系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说起要激发基层团组织活力,邓倩文认为光靠跟团支部提要求远不如构建一套激发活力的生态体系来得更有效。生态体系建立后,明晰工作的法则,体系之中的基层团支部自然而然焕发内生动力,让团建活力源源不断、生生不息。再者,基层团组织活力的激发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单一的一项措施能起作用的,不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零敲碎打,而是必须要有生态体系的构建。正因为如此,邓倩文提出的不是解放生产力的独奏,而是要创作“四重奏”。要实现“四重奏”,要达到生态体系内外的统筹协调,诀窍就在于要像毛泽东同志所说要学会“十个手指头弹钢琴”,要统筹兼顾做好顶层设计与精细化推进。

十一年兢兢业业,十一年不断地创新求索,十一年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在基层团工作中。如何能十一年如一日在同一个岗位上孜孜不倦、常做常新,甚至感觉所做的一切都是青春常在的浪漫?这就是对信仰的激情、对事业的热情和对青年的感情。有情就有浪漫,就像小情侣遇到很多生活的波折与苦涩,但深情会让这共同经历的苦都成为浪漫和甜蜜。一系列创新探索能够获得成功的诀窍,他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团干专业素养与职业情怀的共生互促;二是工作中思想引领与成长服务的深度融合。

相关链接


广东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解放团建生产力“四重奏”

(责编:沈王一、王金雪)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