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第二届全国基层团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广东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解放团建生产力"四重奏"

2016年01月27日16:1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关键词】大学、广东、团组织建设、激发组织活力、“四重奏”、解放生产力

作为高校团建的神经末梢,基层团支部最能有效覆盖全体青年,影响全体青年,团支部的活力与动向直接反映并影响着高校群团工作的水平和能力。然而当前高校基层团支部面临着组织松散、资源奇缺、“被”然成风、方法落后等困境,为解决这些问题,教育科学学院团委以“四重奏”——组织重构、资源重组、人员重生、工具重建的方式来解放基层团建生产力,激发基层团支部活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案例背景与问题提出

今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深刻阐释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是青年集聚的重要场所,是提升群团组织活力的主战场。高校共青团工作具有基础性、源头性和战略性地位,是做好共青团工作的关键。而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枢纽又在于团支部,尤其是基层团支部。作为高校团建的神经末梢,它能有效覆盖全体青年,影响全体青年。团支部的活力与动向直接反映并影响着高校群团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团组织要打通联系青年、指导青年、服务青年的血脉就必须要有强健的基层团支部作为前沿阵地和桥头堡。然而当前高校基层团支部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松散

高校基层团支部的组织形式长期以来是以班级为单位设置团支部。传统的班团支部往往带有浓厚的松散性,很难形成合力。导致一到周末便一盘散沙,各自随意拉条幅、办活动。如此形式的团支部活动既浪费资源又难有较好效果,师生抱怨活动太多、水平太低、质量太差,未能有效发挥团活动的教育意义和指导作用,反而让校园闹哄哄、乱糟糟。也正因为班团支部众多,各二级学院仅有的一名分管团委工作的辅导员也难有精力对那么多的团支部一一进行指导。

(二)资源奇缺

传统的资源配备是倒金字塔型的,越往基层走,配给的资源反而越少。团支部是团建工作的前沿阵地,却也是资源最少的前线。从时间资源上来看,一个学期只有16个教学周,即使16周的周六日都拿来办活动也只有32天的时间。32天里还要除去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校运会、小长假等的天数,剩下的二十来天里,学生处、组织部、校团委、校学生会、校青志联等等哪怕只各用一天,那剩下也没有多少天了。另外二级学院也要办活动,团支部可能就没有时间办活动了。从场地资源上来看,各团支部基本上只能申请到教室作为团活动的场地,校内室外场地或者团辅室的申请是十分困难的,有时团支部有一些好的活动方案却又不得不因为场地问题而放弃。从干部资源上来看,很多团支部开展活动面临的突出困难是团支部中的团员大多是学校或学院各级学生组织或社团的成员,他们往往更乐于参加学校或学院层面的活动,认为这些活动更高级,没有时间也没有意愿参加团支部活动,导致团支部获得开展困难重重,团支书的威信也难以建立。再者,团支部的资源整合能力又比校级、院级团组织弱得多。

(三)“被”然成风

如今,高校基层团支部中有一股很不好的风气——“被”然成风。越是高年级,越没同学愿意担任团支书。有的团支书甚至是在本人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全体团员投票“被当选”的。更为普遍的现象是,支部团员参加活动时常说是“被观众”、“被志愿”。很多校级、院级活动需要同学们参加时,各团支部都是按照“按学号轮流参加”的方式来安排,这样发展下去,不禁让人担心同学们会不会越来越厌恶团组织。

(四)方法落后

上级团组织习惯于给团支部压担子、分任务、派指标,却极少给团支部工作方法的指导,以至于团支部的工作方法没有与时俱进,缺少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的创新能力和工作艺术,结果导致少数团支部基本不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的团日活动基本都是文体活动,共青团组织基层战斗堡垒的先进性不能很好地体现。

二、改进方法与过程

针对基层团支部当前面对的四大困境,我院团委探索以组织重构、资源重组、人员重整和工具重建“四重奏”解放和发展基层团建生产力。

(一)组织重构,开创集约化团建

1. 以横向和纵向组织方式走“集约化经营”道路

打破各团支部各自为营的传统组织形式,以集约化团建提高活动效率。以横向组织的形式开展年级团活动,扩大团活动范围和参与度,增强团活动力量和积极性。比如今年由我院12级团支部承办的学校推普宣传周晚会,有效地展示了年纪团活动的组织优势和范围影响力;以纵向组织形式开展专业团活动,提升团活动质量和水平,增强团活动专项效果。比如由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团支部承办的逐梦成长专题晚会,突出地展现了学前专业在此类团活动中的专业优势及特色。“集约化经营”的道路能把有限的资源有效地集中起来,有针对性地满足年级团活动的个性需要,解决专业性团活动的特色问题,大力提升了基层团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2. 从注重活动数量到提升活动质量

松散存在而数量众多的团支部,很难得到团委书记的精心指导,往往导致活动流于形式。然而团组织的集约化组织形式,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纬度,实现基础团组织与学院、学校甚至湛江市的有效对接,保证群团活动的无缝承接。从而有效缩减群团活动的数量,集中力量和精力,专注指导、精心打磨,以品牌活动和特色项目为支撑,重点提升活动质量和水平,全力打造基层团组织精品化形象,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3. 活动从“娱乐化”转向“专业化”

团学活动不仅是学生自娱自乐的形式,更是实施党团教育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具有联系学生、指导学生、服务学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从而实现以乐促学,以乐助学的目的和要求。作为我校第一个在凯德广场举办、第一个支持湛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团活动,我院13级团支部围绕主题、精准定位、发挥专业优势,实现了专业与趣味的有效结合,较同类型、同级别的团活动,有效地凸显了专业优势和特色,受到广大学生和市民的热评和赞誉。

(二)资源重组,激活团建神经末梢

1. 处理好院团委的“退”与“推”

院团委的“退”,是不与基层团支部争利,同时为支部的成长、发育腾出空间、提供舞台:能由团支部承办的活动,都由团支部承办;能由团支部竞争的奖项,都由团支部申报。去年,院团委就不再参与“三下乡”的评优活动,同时把名额全部下放基层团支部。“推”,是给团支部送机会、资源和指导,为团支部的发展提供后盾与助推。如我院今年的三下乡活动中,院团委、院学生宣传中心不再组织院队,而是将院干部下派到各团支部,协助各团支部做好“三下乡”活动。同时实施“三下乡”重点团队、重点活动项目的招投标,专门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基层团支部做大做强“三下乡”品牌活动。

2. 建设“三增容”服务平台

组建优秀的团组织,创建品牌团活动,需要盘活院内外各种资源,为基层团支部提供更大平台、资源等容量支持。扩容主要可以从物资增容、师资增容和场资增容三个方面入手。物资增容,即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工程项目立项的形式,争取项目资金,以增加指导老师算工作量及课酬的形式激发师生开展团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师资增容,即除调动院内的师资外,通过成立大学生成长指导委员会,选聘校外企业家、中小学、幼儿园的名师和名校长担任大学生成长指导委员会专家,扩大指导性师资队伍,提高师资指导水平。场资增容,则是通过争取街道文化站共建青少年社区辅导站、争取赤坎区军休所共建留守儿童辅导中心等形式创建了涵盖2个社区、2个企业、4个专业、12所学校的学生实践场地,让每个大学生都能有日常的实践训练机会和平台。物资、师资、场资的三增容,让团的资源能够更好地覆盖各团支部和广大青年,给每一个致力于从事团活动的青年提供出彩机会和展示平台。

3. 打造“零负担高成效”活动模式

学院不仅向基础团组织下达活动任务,同时还提供充足的活动资源。比如,学院每年划拨50%团费奖励优秀团日活动;12级团日活动经费由教务处全额资助,13级团活动的经费由市林业局提供。活动中,团支部所用场地、舞台、音响等费用,有强有力的经费来源做后盾,保证了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同时参与活动的每个团员还能够领到些许交通补贴、伙食补贴。一年来,学院直接投入支部团活动的经费合计约五万余元。支部没有任何经济负担的情况下,才能专注策划、精心筹备,高效产出,使得一次团活动就获得五大媒体争相报道的效果。

(三)人员重整, 让团员真正成为团建主体

1. “寻”与“训”让团支书“重整”

“寻”是我们要求团支书的候选人必须经过院团委书记审核同意,在通过支部民主选举后还要作任前谈话,尽可能找到最合适的人选。“训”是要通过院级青马工程开发院本培训,做好团支书素质和能力的培训工作。尽管我们规定团支书任期至少要一年以上,但由于团组织工作的持续性和高标准、严要求等特性,团支书成长速度较慢,加之任期时间有限,很不利于工作的长期开展和有效衔接。针对上述现状,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三项应对措施:一是实施助理团支书制度,解决团支书衔接问题。具体做法是在团支书换届时,挑选两个候选人,一个选任现届团支书,另一人选任助理团支书,协助团支书开展工作。一年后换届时,助理团支书当选团支书。这样就解决了新旧团支书在有限任期内成长速度慢、队伍衔接的问题。措施之二是吸引、推动优秀院干回团支部任团支书。措施之三是开发院本培训,推行日常化培训。抓好团支书队伍建设,团活动效果非常显著:12级心本团支部去年五四评优全院倒数第一,在认真挑选选、培养优秀团支书后,团活动精彩纷呈,今年的评优已经跃居全院第二。

2. “与”与“渔”让团员“重整”

“与”是强调每位团员都要参与所有活动。如保护野生动物的团活动,通过精心策划,实现让年级三百多人人人有事可干,都有参与的自觉和归属。“渔”是除了发挥团员的主体性,我们还强调要授之以渔,要传授团员方法。比如对师范生粉笔字的训练,除了每人在教学楼有一块黑板,每天开展粉笔字训练外,还编制印发了粉笔字训练指南,打造人人能参与,个个能出彩的日常训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人员的重整,让每个人都成为主体,都能参与其中,都能有出彩的机会与平台,实现激发学生原动力的目标和宗旨.

(四)工具重建,探索团建科技革命

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进步的主要标志。这一年来我们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推进各项工作和学生成长环节的技术革命,成果颇丰,如教师教育文化节获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幸福红领巾”服务队活动案例获得省“百项优秀校外教育成果”。学习共同体、教师教育文化的创生循环、应用服务学习理论增强实践育人效能等新方式、新方法荣获校辅导员论坛一等奖。新筹建的大学生成长指导委员会、大学生自我成长互促会、大学生自我成长研习营、大学生成长省思档案等方式已推广全院;在两会精神的学习活动中,被学生称为最有意思的学习方式——工作坊。

三、成效与展望

(一)先进团支部爆发式增长

在今年五四评优中,我院就产生了1个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全校唯一一个)、1个湛江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全校共2个),1个校红旗团支部标兵(全校共5个)和2个校先进团支部。

(二)团支部活力爆发式跃升

今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有效地体现了我院基础团支部的活力和水平:在院团委没组织院队的情况下,基层团组织积极参与全校8支“三下乡”重点团队竞标活动,就有2支团队成功夺标。

(三)团员归属感显著增强

团员踊跃参与团支部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纷纷自发地在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撰写长篇评论分享团活动中的感动与收获,以此表明学生参与团活动的投入与感悟,充分满足了学生内心的需要,并赋予了团组织最旺盛的生命力。

激发基层团支部的做法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进一步改进、提升的空间,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和完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沈王一、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