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9日15:5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奉献青春,照亮他人,搭建平台,与青年学生共同成长。
黄广顺,男,中共党员,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团委书记,2014年担任团委书记以来,学院团委先后荣获全国煤炭行业“五四红旗”团委,多次受到团中央、团省委表彰,校五四红旗团委、先进单位等称号。其先后荣获团中央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各项荣誉数十项。
为打造“群体效应”,开启“众创模式”,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团委创新工作方式,成立大学生探究型发展团队流动团支部。在尊重“异质”、精准“滴灌”,以学生“差异化需求”为导向,对学生分类精细化培养和个性化指导,实现有差异进步和渐进式成长,使“差异”成为推动学生个体发展的动力。在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拓展、以点带面、影响一片”的工作思路下,逐渐探索出具有团学特色的青年大学生多元异质型创新群体培养模式。三年来,该项目取得明显实效,团队成员不断壮大,呈现出“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群体效应,相关成果不断推广,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后备军和得力助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需不断拓展工作思路,改革工作方式和方法,以改革精神谋划和推动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发展,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一)找准学生成长“渴望点”和“需求点”。以学生“差异化需求”为导向,找出学生成长“渴望点”和“需求点”,同时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审视自我和他人,明确下一步发展目标,激发学生“主动成长”意识和潜能,提升学生自我成就感,促进学生自省和自我成长。(二)团干部要像凸透镜,不让学生迷失在“刀背“上。团干部要引导大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提升自我“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这个焦点上来,使学生不再迷茫、远离网游,成就学生自我全面发展。(三)团干部要有“过程意识”,专注做“鞭策者”。学生核心素质养成和提高,不是搞几个活动就可以实现,它需要用一项活动反复陶育,持续推进,不断培养、提高、积淀,内化为品质,外化为行动。(四)注重培育“典型“,打造“鲶鱼”群体效应。群体行为理论认为,个体行为极易受到群体影响。提高大学生“多元异质型”群体培育效果“可视化”程度,增强该典型群体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基层团组织工作的开展和创新,离不开上级党政领导的支持,同仁的共同努力,任何一项团学活动开展和取得实效,都离不开团队的力量。作为基层团委应始终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的主题,积极针对实际情况,努力实践,把务虚的工作做实,把宏观的工作目标以团队活动的形式加以落实,让它有形化、具体化,让青年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吸引人、教育人,才能让青年感觉到团组织的存在。而基层团干部必须要超前的工作理念,积极借鉴吸收最新理论成果,集集体智慧不断推动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关链接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第二届全国基层团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