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政治意识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

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

2017年01月23日13:37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政治意识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

站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党中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正是为了使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以担负起神圣的历史使命。“四个意识”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实践价值,构成了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其中,政治意识是根本,确保方向和立场正确坚定。增强政治意识不仅具有深层的理论逻辑,而且对于中国共产党带领13亿多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时代要求,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政治意识具有深层的理论逻辑

整个人类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认识世界,另一个是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必须基于认识世界这个基础:一方面认识世界为改造世界提供规律性认识和理论指导,这就是事实判断;另一方面认识世界为改造世界提供方向和价值,这就是价值判断。事实判断对应的是“实然世界”,价值判断对应的是“应然世界”。整个人类实践活动就是促使“实然世界”不断向“应然世界”革命性变革的历史过程。

毛泽东同志曾经把马克思主义比喻成望远镜和显微镜,这形象地说明了认识世界的意义和价值。望远镜是要我们看清方向,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迷失价值,解决“应然世界”的理性问题;显微镜要我们脚踏实地,不要看不清脚下而好高骛远,解决“实然世界”的现实问题。如果没有望远镜就会沉迷于工具理性不能自拔,而缺乏价值理性;如果没有显微镜就会陷入空想,而缺乏工具理性。

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必须树立政治意识,不仅要用显微镜在现实实践中解决好如何团结一致、共同发力、改造世界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用望远镜在理想目标上解决好如何达成共识、统一意志、认识世界的问题,提供价值理性,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回答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意义和价值。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所遵循的最根本的价值理性应该是和其基本立场相一致的,其深层的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即人民大众的立场。

这个立场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是分不开的。马克思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就是为了人民大众的解放和自由。早在中学毕业的时候,马克思的这一理想就已经基本确立。1835年他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作文中,就以非常优美的语言充满激情地表达了这一崇高理想,其中这么一段话至今仍然被我们广泛传颂和引用,“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这是什么,这就是人民的立场、群众的观点,就是为了人民大众的自由和解放。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把这一政治立场和人生理想正式表达为这么一句话,“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正是始终坚守着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立场,不断带领和团结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从胜利走向了更大的胜利。

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到列宁强调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要为人民群众服务、代表他们的利益;从毛泽东同志关于共产党人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思想,到邓小平同志关于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和一切事业根本标准的重要思想,再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这些重要思想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主线,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基本的政治立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始终不脱离、不动摇这个立场,这是共产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大问题”。

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秦华)
相关专题
· 党的建设数据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