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人民要论)

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这一代媒体人的使命【2】

王树成

2016年12月29日08:1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这一代媒体人的使命(人民要论)

  讲好中国故事就要把中国的外交理念阐释清楚,展现大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当今世界可以说“无中不成局”。在全球重大事务中,国际社会空前关注中国的态度,越来越重视中国说什么、做什么,越来越期待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处于历史转折点,各方都在加紧争夺国际规则制定权,力图在国际体系演变中把握先机。讲好中国故事,就要积极宣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新型大国关系主张,亲诚惠荣的周边外交理念,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使我国外交理念在国际社会广为人知,在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掌握主动。

  讲好中国故事就要讲好中华优秀文化,让文化成为增进友谊的桥梁纽带。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国外舆论对中国的一再抹黑也反映了一个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大踏步走向世界,我们的文化传播还未能与之形成有效呼应。西方有人说,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能出口电视节目;中国有功夫、有熊猫,但没有《功夫熊猫》。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成功,但在文化上还没有形成与之相匹配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有很多世界知名的文化符号,但还没有转化为世界熟知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理念。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更多优秀文化走出去。通过拓宽视野、拓展途径、整合资源,精心讲好中国故事,使中外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实现良性互动,让世界通过文化感知中国、读懂中国,以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创新表达: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

  讲故事是要求,把故事讲好才是关键。当年,斯诺一本《红星照耀中国》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帮助中国革命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理解和支持。这启示我们,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对讲好中国故事提出了具体要求。贯彻落实这些要求,首先需要在创新表达上下一番功夫。

  好的表达可以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也可以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也就是说,只有好的表达才能赢得人心、赢得认同。创新我们的表达、赢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善于挖掘各种精彩故事,从中提炼中国议题话题,使之成为引导国际舆论的标识。要努力把握国际社会的研究兴趣点、利益交汇点、议题聚焦点、情感共鸣点,大大方方地讲中国对世界的好,主动设置议题以引发共鸣。好的表达既要有具体细节、典型事例,又要有思想交流、情感互动,让“国际范儿”和“中国味儿”相结合,让中国形象直抵人心、润物无声。

  创新表达,把中国故事讲好,需要不失时机地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融合发展不能停留在“+互联网”,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简单嫁接;而要真正实现“互联网+”,让媒体融合尽快从“相加”变成“相融”,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以传统主流媒体的内容优势赢得新媒体条件下的传播优势。此外,还要积极构建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格局。积极推进海外合作和本土化建设,拓展海外合作的有效性、覆盖面,努力实现传播力、影响力的有效提升。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编委、海外版总编辑)

上一页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