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衡量标准与科学内涵【4】

张占斌

2016年11月09日08:40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9月下

原标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衡量标准与科学内涵

通过前文梳理全面小康目标的提出过程不难看出,全面小康是一个定量与定性兼备的目标,内涵十分丰富。进入新世纪,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后,党的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可见,全面小康实质是我国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涵盖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在五个方面中,有些可以量化,如经济、社会方面的一些目标;有则些难以量化,如政治、文化方面的一些目标。所以,衡量小康社会的标准应全面反映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状况。

1

1

全面小康的标准应该是定量与定性目标的结合

在实践中,要特别防止将全面小康标准简化成为有限指标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误导。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其难度不在于完成定量指标,而在于完成定性标准。如果片面地认为有限或者定量指标就是全面小康目标,就会出现可量化的指标完成情况良好,但是广大人民实际感受不符的被动局面,或者出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导致思想上的懈怠和放松。我们要特别注意将全面小康的标准简化成有限指标的倾向,更要防范有限指标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误导,要全面、正确认识全面小康“五位一体”的目标任务,重视量化指标,但不迷信、滥用量化指标,既重视定量指标,也重视定性标准,真正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落到实处。因此,全面小康的标准应该是定量与定性目标的结合。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发展是核心。这个“全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是不分地域、不分城乡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这个“全面”,也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全面小康,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全面小康,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环境生态更加友好的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建设是基础。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支撑力量。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经验,根本的一条就是坚定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放到经济建设上来,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发展是最大的民意,是最大的共识,是最基本的经验。在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论述,抓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瞄准的是经济、社会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发展是当今世界潮流,发展是当今中国主题。无论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还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体现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万鹏、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