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7日07: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构建合作共赢伙伴关系
习近平主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我们应加强政策规则的联动、夯实基础设施的联动、增进利益共赢的联动,在世界经济共振中实现联动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很多挑战也不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当前,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在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版图,但全球经济治理尚未完全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任重而道远。同时,国际规则需要不断革故鼎新,以适应全球增长格局新变化,让责任和能力相匹配。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高度重视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打造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中国发起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推动多边开发银行发表联合愿景声明,加大对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智力支持,以加速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程。二十国集团工商界提出的优化金融监管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展绿色投融资市场、加强高质量基础设施项目储备、发挥多边开发银行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作用、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国际税收协作、加大国际反腐合作、提升商业环境透明度等政策建议,均被列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
工商界是构建联动型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要全面落实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加大对相关行动计划的项目投入,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各国政策协调,助力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
共同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
习近平主席指出,消除贫困和饥饿,推动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国际社会的道义责任,也能释放出不可估量的有效需求。同时,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给不同产业和群体带来了冲击。我们要正视和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努力让经济全球化更具包容性。
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贫富悬殊和南北差距扩大问题依然严重存在,贫困及其衍生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仍有8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每年近600万孩子在5岁前夭折,近6000万儿童未能接受教育。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局面,有违公平正义。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探索如何加强政策协调、扩大合作,推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着力构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发展新机制,共同营造人人免于匮乏、获得发展、享有尊严的光明前景。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首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核心位置,首次就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首次就支持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开展合作,体现了鲜明的发展视角。同样,二十国集团工商界议题研讨的一个亮点是将目光投向发展中国家、投向所有人群,提出了提高青年和女性就业率、加强技能培训和能力建设、促进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升政策包容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等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大都被《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和《二十国集团深化结构性改革议程》所采纳,必将夯实各国共赢基础、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工商界在消除贫困、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的进程中责无旁贷。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及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等文件落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携手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丝绸之路,支持发展中国家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加大对可持续农业和涉农产业的投入,推动向包容型经济结构转型。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大力提升劳动者特别是妇女、青年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技能,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减少就业不确定性。加快推动建设全球电子商务平台、完善跨境电子商务规则,帮助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年轻人更方便地融入全球经济。
(作者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界活动组委会主席)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人民日报理论版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