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理论期刊>>《中国发展观察》>>每期精选

姜长云:关于解决当前粮食库存问题的思考【2】

2016年07月28日09:39    来源:智库论坛

原标题:关于解决当前粮食库存问题的思考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

1.多管齐下增库容。通过租库挖掘社会仓容潜力,应该引起重视。面对粮价下行,许多粮油加工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储粮意愿减弱,部分食品加工企业停产倒闭,有大量闲置库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导致许多制造或仓储物流企业业务萎缩,也有大量闲置库容,其中部分库容具备或稍加改造后具备安全储粮条件。应鼓励国有粮食收储企业通过租用社会闲置库容,增加仓储能力。鼓励具备一定条件的粮油加工企业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作为中储粮代储库点。

通过推进新库建设和老库更新改造提高仓储能力,已经引起政府重视。正在进行的新库建设和老库更新改造,应在保证质量前提下抓紧推进。少数地区仓容紧缺异常突出,挖掘社会仓容潜力难度大、成本高,解决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布局也要求其加强仓储能力建设。国家应适当增加对这些地区增建新库的支持。但是,推进新库建设成本高,还需几个月的建设周期,对解决今年夏粮、早稻入库“远水难解近渴”。况且,(1)再过几年,待粮食库存化解到正常水平后,部分粮库将会出现闲置,造成前期人、财、物力和土地投入的浪费;(2)取消玉米临时收储后,国有粮食企业的收储压力可能明显减轻,出现仓储压力由国有粮食企业向社会转移的趋势,这会加剧部分国有粮食企业的库容闲置。就全国而言,解决当前粮食高库存问题应以租为主,以建为辅,不宜将增加新库建设作为主要路径。

推进新库建设,应同加强统筹规划、优化粮库的宏观布局结合起来。优先引导新建粮库与“北粮南运”物流通道或连接产销区的重大粮食物流节点对接,适度增加主要交通枢纽型节点城市的粮食仓容建设,确保建成后的粮库存粮在关键时期调得动、用得上、调运效率和效益高。

当前鼓励农户和粮食加工企业多储粮,可操作性不强。当前国际粮价处于下跌过程。撇开大豆,国内粮食供给形势宽松,粮价将呈波动中下跌趋势。今年取消玉米临时收储,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与上年持平或部分下调,会进一步加大市场粮价下行的压力,高额库存也随时可能成为粮价下行的强推力。在此背景下,农户和粮食加工企业存粮很容易亏本。

2.千方百计去库存、促转化。把粮食促销与推进粮食加工转化结合起来。结合完善信贷支持制度,加大对粮食加工企业和多元化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的支持。鉴于部分粮食加工行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对粮食深加工企业的支持,要同支持其增强创新能力,促进产品结构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建议将粮食仓储保管补贴转为粮食促销补贴,或设立专项粮食促销补贴。对于部分老陈粮和仓容压力较大的粮食主产区,建议放弃库存粮顺价销售的思路,综合考虑国内外价差和降价销售对市场粮价的影响,对仓容矛盾突出的主要品种(如东北玉米、南方晚籼稻),特别是接近临界储存年限的粮食,经报批后按一定规模降价或按市价销售,促其腾库出库。由此引起的粮食收储企业亏损,通过粮食促销补贴化解。也可通过粮食促销补贴,支持粮食深加工企业到东北粮食主产区和南方晚籼稻主产区采购粮食加工,鼓励粮食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互联网+粮食流通”。

推进养殖转化是去库存的重要路径。玉米主要作为饲料原料。当前玉米的去库存压力最大,且更应重视养殖转化。建议设立农区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特别是东北粮食主产区和南方稻谷产区发展农区养殖业的支持,并向牛、羊、猪、禽饲养聚焦。鼓励贫困地区结合推进精准扶贫,发展猪、禽和其他畜禽养殖。支持农区和贫困地区发展畜牧业,还可按饲养规模对经营主体发放玉米消费券。符合粮改饲和种养结合要求,具备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养殖条件的经营主体,可凭玉米消费券折价购买饲料。饲料企业凭玉米消费券获得财政补贴。借此促进玉米通过养殖业饲用转化。

建议主销区与东北粮食主产区国有粮食企业合作,利用东北地区常年气温低、冬季长等有利的储藏条件,通过建库、租库等方式,委托东北主产区为粮食主销区提供地方储备粮储存保管服务。督促主销区按照不低于6个月市场供应量的要求,确保地方粮食储备落实到位。

此外,借鉴我国实行“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历史经验,通过发放粮食补助的办法,鼓励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和玉米非优势产区调减玉米种植,支持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综合治理。即使每亩发放玉米补助200公斤,去库存规模也很可观。

3.统筹推进转方式、改机制。我国粮食库存屡创新高、仓容不足问题突出,国内粮价高于国际粮价是主因。国内粮价高于国际粮价,一是因为全球粮食供应充足,导致国际粮价处于下跌周期。

二是2014年前人民币连续多年升值,以及国际油价下跌导致国际粮食物流费用大降。三是长期以来国内粮食生产成本迅速上升,以及实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和玉米、大豆临时收储政策,推动国内粮价上涨。我国难以控制国际因素,但2014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在汇率双向波动中呈贬值趋势,有利于缩小国内外粮食差价,抑制今后粮食进口的增加。

要减少“国粮入库,洋粮入市”现象的发生,有效化解粮食高库存问题,治本之道有二:(1)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节本增效。通过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顺应粮食消费需求结构升级的趋势,加大对粮食优质化和专用化的支持,缓解粮食产量和库存增长的压力。对粮食优质化的支持,应将重点放在主要作为口粮的稻谷和小麦上。对粮食专用化的支持,应适应粮食消费市场细分趋势。如调减籽粒玉米,扩大青贮玉米。从国际经验来看,加大对粮食优质化和专用化的支持,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量增长向库存增长的传导。(2)推进国内粮价形成机制改革和农业补贴政策调整,为更好发挥市场对粮食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这是最重要的。我国已宣布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方式。但稻谷和小麦主要作为口粮,对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远远大于主要作为饲料粮的玉米。推进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改革,要注意加强顶层设计,分阶段推进,审慎注意其对粮食生产能力和农民增收的影响。(作者系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产业链视角下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2&ZD056)

上一页
(责编:沈王一、谢磊)
相关专题
· 《中国发展观察》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