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2】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2016年07月28日08: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三、与英美等西方国家有何区别?

  早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英国撒切尔政府和美国里根政府就采取了供给学派的主张,分别采用减税、减少政府干预、推进国企私有化、缩减政府开支、紧缩货币供给等措施帮助本国经济走出衰退。我国实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英美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具体表现为5个方面:

  第一,阶段不同。英美当年采取供给学派主张时,发展水平已经进入发达的高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发展主要矛盾是滞胀。当前,我国发展水平处于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工业化进程仍未完成,通缩压力仍在持续加大。

  第二,供求环境不同。当年英美面临的供求环境是供给不足,财政赤字压力大,社会福利支出偏高,居民消费率高。当前我国供求失衡,产能严重过剩,面临国内外需求不足、社会居民福利低、居民消费率不高等诸多问题。

  第三,制度环境不同。英美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相当成熟。而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且社会主义市场制度还不完善、不成熟。

  第四,政策手段不同。与英美发达国家仅采取宏观调控政策所不同的是,中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可以采取财政货币政策,又可以采取产业政策和企业激励政策等。

  第五,动力机制不同。英美国家采取供给学派主张是,不用在体制上动大手术,而我国要以体制改革为途径,向体制机制改革要动力,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引擎,不断释放制度红利,激发宏观和微观活力,为增加有效供给创造制度条件。

  四、需要处理好哪些重大关系?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处理好4对重要关系:

  一是长期发展与短期增长的关系。供给与需求两侧关系既对立又统一,需求管理政策侧重于在短期内通过相机抉择,实施反周期政策实现供求动态平衡,使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能为中长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环境。但是,需求侧管理难以自动实现供给结构的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重于通过中长期的科技、制度和管理创新,实现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改善供给结构,释放新需求潜力。但供给侧在短期内应对经济波动效果有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长短结合,短期需求侧管理要把握好一个“度”,为中长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好一个“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在经济增长合理区间借势改革,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资源培育新增长动力。

  二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供给和需求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供给必须以需求为目标,需求又必须依赖供给,两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这就决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脱离需求一方。如果供给侧一味增加新产品供给,若需求不变,社会有效需求潜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还有可能形成新的产能过剩。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以扩大社会福利有效供给为着力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从而稳定居民消费预期,切实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围绕“低端同质、高端不足”,着力于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为有效需求稳定增长提供重要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应着力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打破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等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为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能。

  三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不是万能的,政府更不是万能的,政府与市场必须各就各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重新搞计划经济,不能再走政府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增长的老路,而要痛下决心破除行政垄断,切实减少和消除经济体系中的扭曲。应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化价格引导资源向更富有效率的领域集中。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要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各级政府在减少市场干预、破除垄断、推进国企改革等方面,要起关键推动作用。在新常态下,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必将降低实体经济的发展成本,释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活力。比如,减少或取消各级政府的行政审批事项,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制度交易成本;打破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拆除了市场制度之墙,既可以增加生产福利,又可以增加消费者福利,等等。

  四是国际与国内的关系。当今世界,国与国、一国与全球市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尤其是作为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的供给和需求同全球市场的联系比以往要紧密得多。显然,必须在开放条件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妥善协调好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之间的关系,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向中高端迈进;既要走出去加强对外投资,又要继续引进先进资本推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面对全球化新趋势,我国要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颠覆性创新”机遇,在全球市场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将我国打造成全球中高端要素集聚的“高地”,同时推动我国各类要素向全球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环节攀升。打造中高要素集聚高地、改变国际产业分工地位,必然要求国内要素供给结构和配置方式进行调整,由此还必须改革相应体制机制,破除对外开放的制度性壁垒,主动与全球贸易规则实现有效对接。另外,我国还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制度供给体系建设,为我国进一步“走出去”争取有利条件。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这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结构性改革要扎实落地,就必须抓好几个关键点: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重点是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核心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关键是推动社会创新,根本是深化改革开放。 (执笔:马晓河)

上一页
(责编:沈王一、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