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政府数据治理的三个重要内涵【4】

人民论坛理论研究中心

2016年07月26日08:33    来源:《国家治理》周刊

原标题:政府数据治理的三个重要内涵

  进行风险预测,把握政府治理走向

  大数据在社会公共领域内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突出表现在“风险预测”功能。如预防犯罪和自然灾害、进行流行病预警、缓解交通压力等。那么,究竟该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风险预测?

  搜集信息,建立数库。公共卫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政府更好、更快、更及时地发现某一地区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成为政府提供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及时处理公共卫生事故的重要表现。2006年以来,北京东城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纳入辖区内38个社会卫生服务中心,约100万人的个人医疗档案和220多万份的电子病历档案,以每天新增3000多条记录的速度更新。东城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每日生成的就医居民病历数据,对发烧发热等常见症状的就医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计算发烧发热等患病人员数量,应用异常情况判断算法和时序预测模型对社区居民的发烧发热等数量进行评价,并给出预警信息。

  数据挖掘,探索规律。社会安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数据时代,通过数据收集、数据挖掘与联机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济南公安局于2013年搭建大数据平台,开展行为轨迹分析、社会关系分析、生物特征识别、音视频识别、银行电信诈骗行为分析、舆情分析等多类大数据研判,围绕治安焦点可快速精准定位、及时全面掌握信息以及科学指挥调度警力。

  预估判断,提前预警。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机动车辆大幅增加,城镇化的推进打破了城市道路系统的均衡状态,随之而来的是交通拥堵、污染排放、事故频发,传统的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已难以处理当前的复杂问题。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上,北京交管局曾在2013年通过对近三年来北京9月份的交通运行规律特点和历年数据进行分析和测算,预测北京9月将有9个重点拥堵日,堪称“最堵月”,学校开学、节日交通、恶劣天气、突发事件、旅游高峰等都是造成9月份拥堵的主因。在经过大数据测算后,北京已正式实施相关专项行动方案,规定在重点拥堵工作日及晚高峰降雨等特殊天气,各企事业单位可实施弹性工作时间,以避免出行不便。

  进一步提升政府数据治理能力的若干建议

  如前所述,以收集整合海量数据,为政府提供广泛的民生舆情和丰富的治理素材;以数据分析决策,将大数据转化为执政资源;以互通民意、舆情,让政府管理透明、高效。数据治理是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的必然趋势之一。

  伴随着数据治理的契机,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在中国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如“劣质数据大爆炸”“数据思维匮乏”“信息孤岛”“数字鸿沟”“数据安全问题”以及“数据依赖”等,制约了政府的数据治理能力。与此同时,实体与虚拟社会的深度融合,对政府治理体系和机制变革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使得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如何有效地提升政府数据治理能力,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培育数据文化,养成数据思维。所谓数据文化,是指用客观数据说话的一种文化,它尊重事实、强调理性、要求精确。一方面,促使公众网络有序参与。开放性虽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原动力,但增加了信息发布与传播的监管难度,加之主体之间没有在网络道义职责的基础上形成网络公共秩序,带来“劣质虚假信息漫天乱舞”“网络无序”等问题。因此,急需倡导尊重客观事实,理性干预公共事务,将“慎独”从成熟的公民社会延伸至网络空间,以“自律”打破“无序”。另一方面,政府要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形成大数据思维,建立起用数据来说话、用数据来管理、用数据来决策、用数据来创新的数据文化和数据理念。

  盘活信息资源,推动数据共享。政府信息主管部门需完善基础性数据库,将公民资料、企业信息、生产经济以及公众普遍关心的民生热点、服务行业、民间文化、人才培养等重要领域的资料电子化,按照统一目录体系与交换框架,集中梳理、转化形成数据库。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的交互转换和共享平台,建立跨部门调取应用数据的长效机制,实现治理资源共享,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从“预报”到“实报”,从“实报”到“精报”。早在2009年联合国发布的《“全球脉动”计划——大数据发展来的的机遇与挑战》中,便提出了要通过分析实时信息数据形成预测,即追求政府治理过程中的信息时效性。同时,在数据大爆炸的时代,虽然政府拥有海量数据,但却总是存在着“数据不足”的感觉,可用可信的优质数据极端匮乏,因此,预测并非难事,但必须考量“精准度”。这不仅要求绝对数量的“微数据”,还需要有信息甄别的能力,更加精准的数据挖掘、分析技术,能在庞大数据中剔除劣质、虚假信息,深入地区分人类态度和行为的细微差别,形成精准的分析报告。

  追求“数据效益”与“数据安全”的平衡。在信息社会中,所有与互联网相关的技术、应用、政策创新都将围绕着数据展开,因此数据将是一种新的能源。对数据的挖掘不仅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效益,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风险与挑战。信息社会中,个人信息来源广、传播快,加之保密技术不完善等,使得公众被处于“全景监狱”之中。因此,需划清各种数据权利的边界,实现“数据效益”与“数据安全”的平衡,即不仅要求推动数据共享与分析,充分挖掘数据的经济、社会和公共决策的价值,更要严守“数据安全”红线,形成保护国家安全、市场安全和个人隐私安全的法律支持、政策保证和机制保障。

  坚持适度原则,审慎数据依赖。政府在应用数据的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固有缺陷。数据属于新生事物,目前尚在快速发展期,政府应更多地研究、吸收、推动其本土化,同时进行审慎的思考。一方面要把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法律、制度保障予以重视和扶持,加大数据理论和实验研究,实现其由理论成果向社会价值转化,另一方面谨防数据依赖,数据不是万能的,要在特定领域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政府在面对数据时,应尊重实际,坚持适度原则,最大可能规避其不足。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陈 琳(见习)】

上一页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国家治理周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