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2016年07月13日08:16 来源:光明日报
二.认真研究并正确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现代政治经济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基本立场,坚持劳动价值论,坚持公有制,坚持按劳分配、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两大部类平衡发展等基本观点,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立足中国国情,顺应世界潮流,敢于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大胆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新范畴。例如,既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既坚持劳动价值论,又大胆拓展劳动的内涵和外延,承认管理劳动、创新劳动也参与创造价值,故而形成了既坚持按劳分配,又坚持按要素贡献分配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重视发挥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又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等等。特别是总结提炼形成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等,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贡献。
二是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关系。
所有制问题事关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改革开放大局。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地位,是保证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制度保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保证。
当然,也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因为非公有制经济不仅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是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搞活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条件。非公经济发展可以形成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竞争压力,促使公有制经济提高竞争力。
因此,要摒弃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视为非此即彼、相互对立的“零和”观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不仅要各取所长,自由发展,而且要在产权层面实现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发展,形成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互惠共生。
三是资源配置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计划和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方式,各有优势,各有不足。二者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相克相生、共存共生、互有分工、互为补充的两种资源配置方式。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因此,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集权与分权、计划与市场、政府与市场等经济运行体制中的基本关系。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必须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计划的作用和政府的职责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四是收入分配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一个好的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兼顾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二者不可偏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任务依然十分重要和艰巨,增强经济制度的激励功能,提高劳动、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率,促进社会财富不断增长仍是中心任务。但同时也要在确保分配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的基础上,将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合理限度内。
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高效配置,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但也产生了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当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同时兼顾好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实现公平正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和财产差距,把“蛋糕”分得更公平合理,使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享发展。
上一页 | 下一页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