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熊玠
一种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文明观、世界观
1942年后又一次如此高规格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刚刚结束两天,北京市文联就组织召集首都文艺界代表,座谈学习习近平的讲话精神。同日,上海市也由宣传部召集全市文艺界,组织了相同内容的座谈会。在2014年10月期间,至少有浙江、山西、安徽、陕西四省召开了省文艺工作座谈会,辽宁、江西等地召开了省一级学习习近平讲话精神的座谈会。
事实上,除了对座谈会内容的关注、对高层文艺导向和文化政策趋势的分析之外,舆论也非常关注与习近平同场相谈的这72位文艺界代表人士。
在座谈会上,习近平特别提出了他所认同的文艺名家的特质: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其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
过去数年,文艺界人士品行不端甚至违反法纪却行情看涨的现象并不少见,而在最近一两年,多位影视明星因涉黄涉毒被举报入狱。就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前半个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文件,规定凡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的艺人,各大卫视不得邀请制作节目,“违法犯罪艺人”作为主创人员参与制作的电影、电视剧、各类广播电视节目以及代言的广告都必须停播。演艺活动、网络制播平台,也都对劣迹艺人下了“封杀令”。
一些制作中的影视剧已因此政策受到成本、时间的影响,而不少影视项目在与艺人签约时,都特别增设了行为合法合规方面的条款,以降低风险。
72位参会代表中也不乏新面孔。生于1978年的农民网络作家花千芳和生于1981年的草根网络作家周小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比很多名家更受关注——他们代表全国的网络作家,被习近平在会上点到名字。而这也是这个群体第一次受邀参加如此高规格的会议。
从周小平和花千芳的作品看,他们主要写作政论性质的文章。而习近平在与他们握手时提出的希望是“在网上多弘扬正能量”。
2015年6月,在四川省网络作家协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上,周小平当选首任协会主席,同时他也是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媒体协会常务理事。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习近平谈到了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体制之外的新文艺群体。他说,古今中外很多文艺名家都是从社会和人民中产生的,我们要扩大工作覆盖面,延伸联系手臂,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团结、吸引他们,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
亲自担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对于网络文化产生的影响力,显然有足够的认识。
2015年3月底,中共中央统战部主办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理论研究班”,这个自2004年起一年一度的研究班,首次将新媒体从业人员成规模地纳入其中——55名学员中近20位来自互联网行业。
包括小米科技副总裁陈彤、“今日头条”CEO张一鸣、百度副总裁朱光、爱奇艺CEO龚宇等知名新媒体平台负责人和“网络大V”的学员名单,由中央网信办拟定。培训内容包括外交形势、社会转型、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等。研究班还去了福建古田,那里是中共军队确定“党指挥枪”原则的重要地标。
统一战线的“互联网+”计划,自2014年年底即已展开。2015年5月中旬,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要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让他们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
各种着力点精准、思路不拘一格的文化政策频频加力,让这次文艺工作座谈会对于整个中国的文化生态延续着影响力。
2015年4月,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半年之后,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总结了文艺界出现的11个变化。其中包括:低俗媚俗得到遏制;天价片酬降温;文艺工作者更注重德艺双馨;文艺市场中残留的各种潜规则逐渐丧失威力;体制内外文艺工作者积极互动等。
对于对外文化传播,习近平的要求就是——讲好中国故事。
几乎人人都知道,习近平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特别是在外交场合,他讲述的故事新鲜有趣、微小但内涵深远,并且不显刻意,比如“鼓岭故事”“义乌的阿拉伯餐馆”“中国小夫妻的非洲之旅”“中国母子为二战苏联空军志愿航空队烈士守护陵园50余年”,等等。
转型中的中国,文化产业已经开始“黄金十年”,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从2004年的2.15%增加到2014年的3.77%。中国政府设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即便产业膨胀迅速,但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仍与其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不相匹配。有人形容说,在国际舆论场中,中国常常是“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
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既需要在国内凝聚价值观、激励并汇集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也需要与外部世界建立对等、可信的互动关系,消弭误解与敌意;更进一步,还需要以文化为载体,为全世界提供公共产品,比如解决人类共同困境的某种哲学方法。
习近平曾多次引用2000多年前孟子的一句话“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来表达他对“文明冲突”的不同看法: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
这是一种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文明观、世界观。
2014年3月习近平的欧洲之旅,其中的重要一站是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这是中国国家元首在世界舞台上,第一次以文明发展为主题公开演讲。习近平选择的主题是“文化多样性”。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谈文化多样性,意义特别。这个国际组织在二战后曾被视作美国政府的宣传工具,首要任务是推动人权、民主、自由等价值理念。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开始转向,倡导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领域的“殖民主义”,推动文明对话。
习近平在演讲中说,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
他谈到自己的文化体验,如探访代表古玛雅文明的奇琴伊察、带有浓厚伊斯兰文明色彩的中亚古城撒马尔罕等地。“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
有学者分析,习近平倾心的儒家文化,对于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价值,正在于其精神内涵——学习、对话、和谐。
学者杜维明的建议是,摆脱西方工具理性带来的恶劣影响,恢复儒家文化的“整体的学习理念”,即没有完成时的自我人格完善;重拾儒家思想中对话的智慧,以对话来化解戾气、处理问题。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随着习近平大力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复兴有了更高期许——在人类文明行至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时,新的文明复兴将把过度膨胀的人还原为和谐的人,以“和”为核心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可有所作为。
著名文化学者胡适80年前所说的一段话也被援引,用来描摹今天人们对于中国文化的信心:“缓慢地、平静地、然而明白无误地,中国的文艺复兴正在变成一种现实。这一复兴的结晶看起来似乎使人觉得带着西方色彩。但剥开它的表层,你就可以看出,构成这个结晶的材料,在本质上正是那个饱经风雨侵蚀而可以看得更为明白透彻的中国根底——正是那个因为接触新世界的科学、民主、文明而复活起来的人文主义与理智主义的中国。”
2018年,世界哲学大会将在中国举办。这是该大会自1900年创办以来第一次花落中国,中文将成为大会官方语言。全世界的哲学家聚首在诞生并延续着人类最古老文明之一的中华大地上,中国哲学必然会再次被世界的目光擦亮,中国文化期待焕发出新能量。
![]() |
相关专题 |
· 综合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