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丛强:让科技更多地和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化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聚焦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难题加强顶层设计组织实施科学攻关项目。着力解决基础研究成果“束之高阁”、只有同行享用的问题,鼓励和推进基础研究成果的社会共享和社会贡献率。将一流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及技术开发研究结合,建立以一流研究大学和一流企业为依托、以一流基础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的人才队伍为主体的科学创新研究中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保护科学家利益,鼓励科学家面向应用开展创新研究。加大大众科学素质的培养,建立相应的科学技术人才教育体系,为万众创新服务。
郭跃进:科技要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要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就必须将科技创新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科技行政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应当大力提倡、鼓励和支持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科研选题;在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的权重;将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科技人员与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同等看待、同等对待。
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
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犹如车之两轮,必须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
白春礼:我国从2006年开始实施16个科技重大专项,集中全国优势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加快推动重大创新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形成了若干支撑创新发展的先发优势,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十二五”时期,我院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组织全院70多个研究所,联合院外创新单元,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在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北斗导航、空间科学卫星等攻关任务中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使我国相关战略必争领域迅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我院将进一步发挥建制化优势,集中全院优势力量,联合开展协同创新,在组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发挥好骨干引领作用。
钟志华:我国的科技创新投入总体还不够,但科技投入增长速度显著快于经济增长。现在,突出问题是创新效益较低,巨大科技创新投入的应有效益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大量的科技成果没有很好利用起来。改变这个局面,必须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创新活力,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必须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科技经费管理办法、优化科技资源共享环境等。
刘丛强:深化改革创新,需要进一步落实和加大力度对我国现有科技研究资源配置体制的改革,实现科技研究资源配置的合理有效化。鼓励促进“计划型”科学研究和“市场型”科学研究,前者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即“计划型”研究,可以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后者是科学家的自然科学问题的自由探索和独立面向经济市场的应用研究,即科学问题市场和经济市场型的研究。建立以推动为科学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的科学评价体系,让科学家们从繁多的奖励和鼓励活动中解放出来潜心研究。分类确立和实施有关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的财务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以人为本的科技管理政策体系,让财务管理和经费为科学家的创造性活动服务。大力度改革科研国际合作经费的使用管理办法,鼓励和服务于科学家在国内和国外的国际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
郭跃进:作为地方政府科技行政管理与服务部门,必须自觉遵循科技创新的规律,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深化包括项目立项、评审、研发过程服务、成果评价、科技诚信体系建设等在内的科技体制改革,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管理与运行机制。
王洵: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对进一步深化科协系统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地方科协,最要紧的是进一步扎根基层,接长手臂,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推进科技评估、人才培训、成果奖励等方面的机制创新,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创新创造,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白春礼:战略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不足是我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也是制约我国原创能力和跨越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通过实施国家“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等一批高端人才计划,凝聚和吸引一批高端优秀人才,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三五”时期,我院将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通过重点人才计划、特聘研究员制度、国际人才计划等,实施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以更开放的胸怀、更广阔的视野、更有力的举措,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和凝聚高端科技人才。通过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任务、开展重大国际科技合作,加快集聚和造就一批战略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
钟志华: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必须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改变现实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评价标准与岗位职责错位或者脱节的问题,引导不同类型的创新人才在自己应该做的和最擅长做的方向做深、做透、做精。如评价基础研究人才时过分强调应用效益,评价产业化应用人才时过分强调理论文章等。工作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科技服务等不同岗位的创新人才,肩负不同的职责,有着不同的主攻方向,需要不同的评价标准。当前,尤其要注重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大支撑。
刘丛强: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队伍,首先应有战略性的方针政策导向弘扬科研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并有正确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导向和具体政策作为保障措施。建立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培养不同领域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技术人才。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有其自身的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特点,需要稳定投入、长期支持、自主探索的科研环境,切忌急功近利意识对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自然科学基金的人才资助体系在基础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将来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和优化人才科研环境。应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研究领域需要充分尊重科学家贡献、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政策和社会文化环境。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需要给予科学家们更多自主决策权,长期稳定科研经费支持以及科研活动和环境建设的政策保障体系。
郭跃进:科技创新,人才为要。培养出能够实现创新强国建设宏伟目标的人才队伍,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科技行政管理与服务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做好四个结合:一是将做科技项目与培养人才结合起来,二是将出成果与出人才结合起来,三是将奖励成功与宽容失败结合起来,四是将推动成果转化与扶持科技创业结合起来。让科技行政管理与服务工作在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
王洵: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充分发挥科协自身优势和综合协调作用,落实“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贡献力量。(记者熊若愚 龚克 何忠国)
相关专题 |
· 综合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