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农村而言,它是农业现代化的载体,同样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村庄可以分成4种类型,第一种叫社区型村庄,就是在城市周边的农村,现在变成了城市社区。第二种叫文物型村庄,就是那些具有文物价值的村庄被保护下来了。文物型村庄数量很有限,全国现在大概进入国家名单的才一万多个。现在全国大概有250万个自然村庄,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有360万个。如今,每天都有几百个村庄在消失,这是好事,也是坏事。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推进,需要把村庄集中起来居住,但是许多历史文化都在这种灭村运动中消失了。在此背景下,怎样保留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第三种就是农庄型村庄,也就是适应生产生活的需求而建设成的新型村庄。第四种是衰落型村庄,这些村庄逐渐空心化了,只有几个老人还住在那儿,逐渐地这个村庄就不存在了。这一类村庄占比最大,再加上现在农村的优质资源都是单向流出,村庄作为农业现代化的载体,衰落似乎已不可避免。这其中主要问题就在于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这“两公”没有真正姓“公”。
可以说,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和农业现代化的载体,远远没有适应形势的需要。所以,不能因为目前粮食过剩,就认为“三农问题”解决了。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三农”工作时,头一句就是“继续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这对“三农过关论”无疑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示。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去库存具体而言是指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粮食安全战略不用再坚持。
首先,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农业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务,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战略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人口总量的进一步增加以及城镇化推动的大批农民进城由粮食生产者变为消费者,我国粮食的刚性需求也会增加,未来粮食供需矛盾只会进一步加剧。据国家有关机构研究预测,即使到2020年我国新增500亿公斤粮食的目标如期实现并得以保持,我国粮食缺口仍然较大,到2030年,缺口将达到1220亿-1700亿公斤。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更重要的是,国际贸易无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全球粮食供求偏紧,贸易量很小,通过国际市场调剂的空间十分有限。据统计,全球每年粮食的正常贸易总量仅为我国粮食需求量的45%,国际市场大米贸易总量仅相当于我国稻米消费量的15%左右。同时,粮食消费需求弹性小,供求两端任何细小变化都可能产生剧烈的价格反应。从历史经验看,如果我国进口粮食占国际粮食市场贸易量的10%,国际市场粮价则可能上涨100%,所以我国粮食问题必须立足国内解决。短期的去库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长期的粮食安全战略。
短期的粮食去库存也不应是简单的清仓库,粮食的去库存化要与制造业的供给侧改革相联系。随着制造业的去产能化,势必要大幅削减正在拖累中国经济增长的过剩工业产能,这意味着会出现一批失业工人。最近一项研究指出,如果进行裁员,那么未来两年,钢铁、煤炭等行业可能会有逾300万人失业。即使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有能力妥善安置这批失业的工人,这部分工人的收入也会下降,他们不得不把家庭收入的主要部分用于购买食品。如果粮食过度去库存,将会打击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推动食品价格的上升并直接导致失业工人生活费用的增加,他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粮食的去库存化要与制造业的供给侧改革联系起来,可以考虑从现有的粮食库存里面划拨一部分粮食,作为失业工人的生活基金。
“二物”与“三物”
所谓“二物”指的是植物和动物;“三物”指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这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物质结构问题。人类有史以来就是“三物”开发,但是人类主要是依靠动物、植物获取食物,在动物与植物开发利用问题上下了很多功夫,取得了成套经验。微生物虽然也在开发利用,但远远没有受到社会的重视。当前,农业供给侧的突出矛盾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叫“植物缺油,动物缺奶,微生物缺人爱”。“植物缺油”最突出的表现是,我国现在每年需要进口8000多万吨大豆以加工为食用油。“动物缺奶”这方面的最大缺口就是牛奶,世界人均消费牛奶110公斤,中国人均消费牛奶是38公斤,现在我国每年大概需求5000万吨的牛奶,国内只能产3600万吨,每年还需要1400万吨进口,奶供给严重不足。所谓“微生物缺人爱”,就是微生物的开发远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未来,微生物的开发潜力巨大,特别是用高科技手段开发微生物。微生物的开发,不仅能解决人类的产品需求,更重要的是,它是生态循环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微生物的开发,整个农业的生态循环就不能实现。
微生物的开发是一个无中生有的大产业,利用那些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及牲畜粪便,点草成金、点粪成金。微生物的开发,概括起来有六大领域,或称之为“三料”“二品”和“一剂”。“三料”就是肥料、饲料和燃料。微生物肥料是替代农药和化肥非常好的一个新肥种。中国现在大概有100多家企业在做。特别是在化肥农业普遍受到诟病的背景下,生物肥料越来越受到重视。第二个就是生物饲料。农作物秸秆通过微生物处理,可以生产各种口味,适应各种动物吃的饲料,有酸有甜。再一个就是生物燃料,通过微生物从秸秆等农林废弃物里提取燃料乙醇。纤维素乙醇是世界公认的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方向,目前世界上以农林废弃物,如秸杆为原料的纤维素乙醇技术不断取得进展,已有一批建成投产。但是,我国对纤维素乙醇研发和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致使我国纤维素乙醇产业化进程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所谓“二品”,就是食品和药品。微生物食品有很多,这跟中医有很大的关系。我国古代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传统中医看病,大夫不光让病人吃药,还让病人进补食物,进补的食物就具有药的作用,这是中药的重要传统。所以像虫草、灵芝、猴头这样的寄生菌以及松茸、牛肝菌这些共生菌都是高档营养品,价格非常昂贵,虫草最贵的时候卖150块钱一个,还有像平菇、草菇、金针菇、黑木耳这些腐生菌也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微生物的药品开发前景更为可观。微生物药品分三种,一种人用的,一种兽用的,一种农作物使用的。通过利用新的生物技术,微生物药品的开发成果现在已经十分惊人。“一剂”就是微生物清洁剂。土壤和水污染了,用微生物技术可以把污染的土壤和水净化。这个技术已有好多地方在使用。微生物的开发潜力非常巨大,应该利用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和价格政策等手段大力扶持。
由“二物开发”向“三物开发”迈进,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在社会树立起“大食物”的观念。(上)(本文是根据作者在中国农业大学演讲录音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