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京唐京滨开启宝坻“高铁时代”

2016年05月04日11:04   来源:人民网

京唐京滨开启宝坻“高铁时代”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展开新规划,京津冀地区信心满满。春潮涌动,百舸争流,时不我待。发展的新方向在哪?新理念在哪?如何让中央决策在本地开花结果?如何谋划好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请听宝坻区委书记陈浙闽怎么说。

问:近日,全国首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印发,京津冀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同下一盘棋。展望这个时期,宝坻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有何发展目标和计划?

陈浙闽: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宝坻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宝坻被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天津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要把宝坻打造成为京唐秦发展轴上的产业重镇和活力新城,进一步提高了宝坻区的战略摆位。

当前,宝坻迎来了诸多“红利”叠加释放的机遇。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京津冀城市群已成为带动全国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为宝坻扩大对外开放、吸纳国内外先进要素搭建了更高更大的平台。京唐、京滨高铁的正式开工,标志着宝坻即将步入“高铁时代”。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别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宝坻与发达地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十三五”期间宝坻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京唐秦发展轴活力新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承接地、科技绿色产业重镇和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四个定位”,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五年看头年。今年的主要经济指标预期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

问: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先行是共识。京滨城际、京唐城际等重大区域性铁路在宝坻设枢纽站,“轨道上的宝坻”日益成为区域内瞩目的焦点,在接下来宝坻如何全力推进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

陈浙闽:“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加快融入京津唐“半小时交通圈”,推进“路网畅通”工程,全区用于道路建设的总投资将超过212亿元,实施23项、1034公里重点道路新建及改扩建项目,投资规模、建设力度前所未有,将我区打造成为京津冀城市群东部便捷、顺畅、高效的交通中心。

目前,宝坻境内有京哈、津蓟、塘承3条高速公路,设有13个出口;唐廊高速今年启动实施,3年内通车,届时宝坻高速公路出口将达到16个,园区、街镇就近上高速的时间将不超过10分钟。而潜在最大的优势,京唐、京滨两条高铁,其中京唐全长约160公里,京滨全长约182公里,建成后,宝坻至北京、天津、唐山、滨海新区全部可实现半小时到达。

配合两条高铁建设,我们超前布局一批道路工程,推动高铁站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重点区域无缝对接,围绕两个高铁站建设,做好区域路网对接。以宝坻枢纽站为轴心,规划新建东外环、西环路、新宝坻大道3条快速路,钰华路向南延伸与新宝坻大道相接。规划新增连接北京、河北的对外通道玉香路、林大路等,力争3年内启动建设。同时,沿京唐城际高铁沿线规划一条北京与唐山的新通道,建立起6条联络线,使9个街镇及产业园区快速通达宝坻枢纽站。以京津新城站为轴心,规划新建一条东接塘承高速,西接唐廊高速出口的京津新城南路,实现宝坻南部地区3条高速5个出口、4条省级干线与高铁站有效联通。

问: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京津冀生命共同体中的重要地区,在此方面宝坻区将有怎样的具体作为?

陈浙闽:保护好宝坻的蓝天碧水,是每一个宝坻人的责任。2015年,我们启动了空气污染治理“百日行动”,我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上升到全市第五位,一举甩掉了落后“帽子”。下一步,我们要以建设生态宜居的绿色宝坻为目标,全面推进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创建任务。

一是提高生态建设水平。高标准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实施环城镇、环村庄、沿轨道、沿公路、沿河道等重点绿化工程,年内造林绿化10万亩,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2%,到2020年新增绿地26万亩。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消减燃煤消费总量,严控工业废气和粉尘排放,加大挥发性有机物、餐饮油烟、道路扬尘等治理力度,积极推广电动公交和新能源汽车,到2020年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0%。加大引滦明渠沿线治理力度,推进宝坻新城环城水系、清水河道等水生态修复保护工程,新建和完善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治理坑塘、沟渠和农业面源污染,地表水优质优良比例达到30%,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建立垃圾综合处理体系,完善“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处理模式,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宝坻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

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引导企业、产业间建立循环经济联合体,实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引进一批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构建种植、养殖等农业废弃物加工产业链条。推动低碳生产,健全项目引入评价体系,强化能源、资源、环保准入约束,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增强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

问:产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如何把宝坻产业体系纳入协同发展版图,主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

陈浙闽:2016年,我们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把创新的着力点放在产业上,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具体讲,就是坚持以大项目好项目拉动投资,带动现代产业壮大提升。对接“中国制造2025”,制定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型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制品等高端产业,积极发展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前沿产业。加快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完善项目区基础设施;推动天成瑞源智能电缆、首瑞智能电器、中信国安新材料、首航光热产业园等制造业项目开工建设,中建六局新型建筑材料、大源无纺布、东青铝业等项目建成投产,三鑫阳光机器人、南京理工生态环境检测平台等项目签约落地。推动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基地、潮白河生态旅游观光带、梦东方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加快建设,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质量提升。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基地申报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乡村旅游精致化、个性化、主题化发展。推动楼宇经济提质增效,新增服务型总部型企业2000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小巨人企业1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至76家,完成72家企业转型升级任务。依托华建天恒、首航光热等科技领军企业,整合创新要素,提高创新驱动能力和效率;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创客论坛等活动。

问:如何增进民生福祉,更好的实现共建共享?

陈浙闽:我们抓发展、奔小康,最终是为了广大老百姓生活更加美好,让宝坻的发展更有“温度”,让老百姓的幸福更有“质感”。

2015年,我们从保护群众最根本利益出发,启动宝坻新城城中村和平房宿舍区搬迁改造这一“一号工程”,用三年时间对60个城中村和24个平房宿舍区进行搬迁改造。2015年仅用了3个月,就完成了30个城中村、3个平房宿舍区、1个旧楼区的拆迁工作,创造了宝坻速度、宝坻力度,确保3年计划在2年内完成。

下一步,我们计划实施新一轮民心工程。多渠道增加城乡群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新增就业1.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4.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1.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2万人;提高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健全社会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和城乡统筹机制。新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4所。大修重建农村困难家庭危陋房屋700户,实施旧楼区提升计划,进一步改善群众住房条件。提高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补贴标准。推进宝坻新城城中村和平房宿舍区的搬迁改造。在273个村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迁建宝坻第一幼儿园,新建岳园幼儿园,改造提升部分幼儿园,建设林海路小学,完成4所高中现代化提升工程,规划建设与北大青鸟文教集团合作的教育资源工程。新建改建2所卫生院和18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成区体育馆,启动区博物馆和新闻中心规划建设,举办第四届全国京东大鼓艺术节、第八届宝坻区文艺展演,完善桑梓书院等文化平台功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莹、秦华)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