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摆脱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

王一鸣:新常态下经济工作应有新思路

2016年04月08日08:1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读者提问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后,以前常用的发展经济的办法不管用或不能用了,在基层做经济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请问经济新常态下怎样才能更好开展经济工作?

——湖北省宜都市副市长 欧阳澍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过去习以为常并行之有效的大规模投资、“铺摊子”发展制造业、以生产要素高投入驱动经济发展的老套路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一些干部有了增速换挡的焦虑,也有人感受到了动力转换的艰难和工作办法的匮乏,这主要是因为工作思路的转换还不到位。只有摆脱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大力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才能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大潮中成为佼佼者。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工作重心要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

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运行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增速换挡,从2010年的10.6%回落到2015年的6.9%。与此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回落,至去年12月已连续46个月下降;工业企业利润下降,亏损面扩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金融领域风险点增多。经济下行及由此带来的挑战和风险,有外部性、周期性影响的因素,但主要是内生性、结构性问题,根本上是因为供需结构失衡、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从需求侧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持续近20年的“住”“行”主导的需求结构正在悄然向多样化、高端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在2013年城镇户均达到1套房、2014年每千人拥有汽车超过100辆之后,市场需求正在发生变化,2015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至1.0%,汽车产量增长降至3.3%。与此同时,居民对消费品的品质和个性化追求与日俱增,旅游、养老、教育、培训和各类生产性服务需求迅猛增长。

从供给侧看,受到体制机制的制约,过去一个时期“井喷式”扩张形成的庞大生产能力难以跟上市场需求变化的节奏。一方面,煤炭、钢铁、油气、有色和建材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市场需要的高品质和个性化消费品供给不足,出现了到境外大量采购商品的现象。这些现象表明,供给侧调整明显滞后于需求侧变化,无效供给过多,有效供给不足,供需结构错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可见,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正在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如果说过去在传统产能市场需求还有空缺的情况下仍能以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那么,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传统产能过剩,再沿用这套办法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加剧矛盾、积累风险。因此,必须将经济工作重心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更加注重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失衡,重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推荐新闻:


习近平谈高新区发展:不能装进篮子都是“菜”

解读:从六段论述读懂习总书记2016年两会“团组”讲话 

习近平谈科技创新:抓住了就是机遇,不能观望懈怠

习近平"三个着力"促湘发展 打赢供给侧改革这场"硬仗"

习近平讲话释放重要信号:提振非公经济 定调政商关系

习近平讲话阐明新闻舆论工作"魂"与"神" 48字廓清职责使命

下一页
(责编:万鹏、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