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如何让实干型官员脱颖而出

袁刚

2016年03月14日08:16   来源:人民论坛杂志

原标题:如何让实干型官员脱颖而出

经济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呼唤求真务实、踏实肯干、有攻坚克难精神的“实干家”。践行“实干兴邦”,是执政党对执政活动提出的新指向,是对党政机关和干部提出的新标准和新要求。

要成为一名实干型的领导干部并不容易

实干之难,有干部自身思想觉悟与行动力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与体制机制原因。从干部自身看,不少官员没有端正从政理念,“实干兴邦”仅挂在嘴上,并未内化为自觉行为。有人认为自己是谋划宏图大业的角色,该多想大事,而非抓落实,对具体事务不专注,也不躬亲操作。有的官员怕担责任,为官不作为,不想多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官场混,主观上就与“实干家”拉开了距离。有的官员道德不纯,不尚“实干”而崇尚以权谋私、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由于从政理念不正,工作时就不会从老百姓的愿望和实际需求出发,反倒务虚求名,鼓吹政绩,做形象工程,这样的人自然成不了“实干家”。也有些干部不是不想实干,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自己的业务知识没有更新,无法履职胜任。他们在新问题出现时用老办法应对,不仅执行效率低下,而且可能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实干难也有社会环境与体制机制的原因。从历史经验看,党政机关“空谈”风气弥漫,曾盛行过轰轰烈烈的“教条主义”、铺天盖地的“八股文”、热热闹闹的“关系文化”。领导习惯于做“面子工程”,说套话空话,乐于溜须拍马,实干反而被视为“傻子”。由于没有完善用人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使一些思想觉悟高、业务素质硬的实干派,没有施展的动力、机会与舞台。有些官员受限于人事制度瓶颈,得不到实干机会;官员考核机制“只听不看”,以致于出现了“干得好不如跑得好,干得好不如汇报得好,干得好不如感情联络得好”的现象,挫伤了实干官员的工作积极性;监督机制不完善,更是助长了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空谈之风。在如此社会环境和体制机制背景下,想抓住机遇当“实干家”,真是勉为其难。

提升自身觉悟与素质,是成为改革“实干家”的必要条件

如何成为改革时代的“实干家”呢?新型“实干家”须具备:正确的从政理念,过硬的专业知识,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全方位领导能力。

“实干家”从政理念不端正,实事也就无从干起。从政目的不是谋取私利,而是为人民服务,因此干工作应当想着群众的利益,而非自己升官发财。“执政为民”不是一句空谈,应内化为官员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如此,从政才能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实打实干。

“实干家”善于办实事,需完善知识结构。诸葛亮有言:“任重才轻,故多阙漏。”领导干部应不断学习与自己本职工作相关的最新理论与方法论,扩大才识,优化知识积累,及时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不致出现“外行领导内行”,将实干变成“蛮干”。

现代意义的“实干家”,不光追求结果,更需追求成效。讲求效率,就要求全面提升干部领导能力。过去判定领导力高低,主要看其有没有足够的号召力,能不能组织团队完成工作任务。而现代意义的领导力,则包含更多的因素。干部要讲求实效,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随机应变,灵活科学地调整领导方法,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能不断创新,具有个人魅力。只有能力得到提升,干部才能真正适应新的形势,也才有成为“实干家”的可能。

推荐新闻:


习近平支招东北振兴,为什么强调领导干部“精气神”

习近平"三个着力"促湘发展 打赢供给侧改革这场"硬仗"

习近平讲话释放重要信号:提振非公经济 定调政商关系

供给侧改革:按下经济结构转型的“快进键”

习近平讲话阐明新闻舆论工作"魂"与"神" 48字廓清职责使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