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趋势是,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飞速发展之后,基于互联网的新兴服务业也产生了,例如,技术咨询、科技评估、知识产权服务等。
精神文化产品创作领域的需求也在悄悄增长。201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份额不断增多。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副院长王芳告诉记者,这一领域的人才缺口还是比较大的。
王芳分析,这是因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付出多、见效慢,很多人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其次,现在人们开始注重精神文化产品,精神文化领域的消费不断增多,市场需求旺盛。
张伯礼也为年轻人支招:“创意产业发展前途也很好。很多创意远不如国外,包括产品的设计、外形、包装,乃至一些动画、装潢设计等,这些领域都值得年轻人去闯一闯。”
“年轻人应该打破传统就业思维,探寻多种就业模式。”张伯礼鼓励年轻人,可以找几个专业互补性强、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成立一个小公司,享受国家各种政策,互相学习、协同创新,“完全可以搞出一些新东西,乃至创新一个领域。”
从“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政府工作报告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创新”这个词的热度仍在升温。
同样在多份文件中出现的词汇还有“金融”。“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经济健康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也表态,要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
周桐宇告诉记者,金融人才是国家一直比较紧缺的,我国要发展国际金融、做国际金融国家,但这方面的经验不足,“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需要新型高素质金融人才”。
不过,任何前景再好的行业,都离不开个人的兴趣和品质。冯丹说,没有找到兴趣点,发展是很难的,“现在一些年轻人缺乏认真付出、坚韧执着的品质”。在张伯礼看来,高层次人才的较量,最终往往是品德和素质的较量。
(杜珂 记者 卢义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