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周光礼: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国标准是什么【2】

2016年02月16日08:14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国标准是什么

学术性与实践性: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国标准

学科评价的标准有两个维度:一是学术性维度,即学科必须有明确的研究主题和卓有成效的研究方法。一是实践性维度,即学科必须能满足社会的某种需要。前者称为学术逻辑,后者称为社会需求逻辑。从学术逻辑来看,一流学科的评价标准是客观的,是国际可比的;从社会需求逻辑来看,一流学科的评价标准是主观的,是有地方特色的。

根据学术逻辑,一流学科有两个标志,一是拥有一流科研,产出一流学术成果;二是有一流的教学,培养出一流的人才,而一流科研和一流教学要依靠一流的学者队伍,建设一流的学者队伍取决于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充足而灵活的经费,二是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

根据社会需求逻辑,一流的学科不但要为区域工商业创新作出突出贡献,而且要为区域人力资源形成作出突出贡献,甚至还要为区域文化建设、环境建设作出突出贡献。换句话说,从社会需求逻辑来看,学科建设应该面向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

世界一流学科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参照系。世界高等教育有两大体系,因此,世界一流学科应该有两大参照系。一个是欧洲大陆体系,一个是盎格鲁-北美体系。盎格鲁-北美体系传统上强调学术自由、学术自治,重视学科的学术逻辑;欧洲大陆体系传统上强调国家需求、政府控制,重视学科的社会需求逻辑。这两大体系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处于竞争状态,当前占主导地位的是盎格鲁-北美体系。正因为如此,美国科学基础数据库(ESI)成为当前世界一流学科的主要评价标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普遍接受。尽管如此,欧洲大陆体系依然有可取之处。事实上,盎格鲁-北美体系也在积极吸收欧洲大陆体系的实践标准。

中国大学具有浓厚的欧洲大陆体系色彩,强调社会需求一直是我们的传统,但是国际标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两个一流建设”实质上是主体性和国际化双重挤压下的高等教育政策,一方面我们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遵循社会需求逻辑,重视中国特色;另一方面我们强调在国际可比指标上达到世界一流,遵循学术逻辑,借鉴国际经验。当前世界有三个有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排名体系,除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学学术排名体系依然坚持单一的学术逻辑,其他的两个排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泰晤士报)都既重视学术逻辑,又重视社会需求逻辑。其中,社会需求逻辑主要通过学科声誉、学生满意度、社会贡献等来体现。

根据“两个一流建设”的“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统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综合世界三大学科排名体系,我们认为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国标准是:一流的学者队伍、一流的学生质量、一流的科学研究、一流的学术声誉、一流的社会服务。

为什么说这五个方面是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国标准呢?这是因为国外大学排名只是在学校层面把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纳入评价标准,在学科层面只重视科学研究。国外的学科评估主要是了解院系的科研条件、科研活动和科研产出,尤其强调科研产出。对科研产出的评价工具主要是基于ESI数据库,对一家学术机构五年内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计量分析,具体指标包括出版物的数量和他引率。而中国强调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体的,我们不但在大学层面强调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在学科层面也强调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我们认为,学科既是科学研究的平台,也是教学的平台;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平台,也是创新创业的平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五大建设任务: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这五个方面就是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国标准。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改革与发展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沈王一、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