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2015,你“吃”了多少谣言?【2】

2016年01月20日08:11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2015,你“吃”了多少谣言?

  “毒豆芽”涉案人员有没有罪

  “禁止使用”不等于“有毒有害”

  2015年6月16日,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发回重审的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案件被告人作出无罪判决。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胡小松认为,6-苄基腺嘌呤(6-BA)、4-氯苯氧乙酸钠(4-CPA)、赤霉酸(GA)均属植物生长调节剂,豆芽生产过程中使用这些物质的安全性“尚无结论”。因此,不能直接将此类物质认定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这也是作出无罪判决的依据。

  事实上,原卫生部将6-苄基腺嘌呤从食品添加剂名单中删除是出于工艺必要性的考虑,并非安全问题。去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农业部、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公告,“禁止豆芽生产者使用以上物质,并禁止豆芽经营者经营含以上物质的豆芽”。胡小松表示,这是明确了对该问题的“监管红线”。他认为,让不让用是管理问题,是否有毒是科学问题。在“禁止使用”和“有毒有害”之间不能简单地画等号。

  生鲜奶更营养吗

  存在安全隐患不宜直接饮用

  在追求营养、健康的潮流中,部分消费者认为生鲜奶具有新鲜、原生态的特征,符合“天然”的健康标识。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任发政强调,生鲜奶是未经杀菌、均质等工艺处理的原奶的俗称。而且,生鲜奶与经过巴氏杀菌乳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生鲜奶中微生物有来源于环境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还有来源于动物体的布鲁氏菌杆菌、结核杆菌等人畜共患致病菌。我国制定了严格的生鲜奶收购标准与法规,乳品企业在收购生鲜奶时均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合格性检验。消费者如果直接购买生鲜奶缺少必要的检验环节,很可能会饮用到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问题生鲜奶。

  加工肉制品能不能吃

  肉类是摄取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

  2015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报告,将培根等加工肉制品列为1类致癌物,将牛肉等红肉列为2A类致癌物。对此,国家肉类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守伟坦言,肉类食品是人类摄取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致癌物质的分类不代表致癌风险或致癌能力的大小,加工肉制品被列为与砒霜相同的1类致癌物,只能说明目前针对两者获得的可能致癌的相关证据差不多,并不意味着这两种物质的致癌风险或能力相同。他认为,可将该报告理解为一份关于食品安全的风险警告或提示,提醒消费者注意对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合理摄入量。同时,他建议,在发布此类信息时,需要严谨和慎重,避免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记者 吉蕾蕾)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沈王一、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