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干事”成“干部” “团员”变“党员”

就业季高校毕业生屡现简历“吹牛”【2】

杨喆

2016年01月06日08:3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就业季高校毕业生屡现简历“吹牛”

  不想付诸劳动 投机风气日盛

  现在讲“大学生就业难”,其实更多的是显现一种社会心态,是面对经济转型、择业观转变的情绪反应。在就业压力下,不少学生对自己并不自信,总想让自己的简历显得“高大上”,有的又不肯踏踏实实补短板,就对简历进行“注水”,以求最大限度达到用人单位筛选简历的标准。

  国际关系学院副校长李家兴说:“很多毕业生并不是能力不足找不到实习机会,而是既想获得实习经历,又不想付诸劳动。说明他们有侥幸心理、诚信观念淡薄。”

  核实简历成本高,助长了投机风气。“如果每个毕业生的简历信息都去核实,成本就太高了。”程雨佳说,有时候招四五个人就会有四五百份简历投进来,如果逐一核实,人力资源部门就不用干别的了。

  采访中部分单位人事部门介绍,有的简历“实习经历”一栏上明确盖着相关单位的公章,所以即便简历“注水”,从简历上也看不出猫腻,用人单位不可能逐个打电话核实,很难甄别实习经历的真伪。

  简历“注水”的不诚信行为成本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吴帆说,由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相应沟通机制,社会上也没有统一的诚信数据库,求职者的简历一旦被查出“注水”,顶多是失去当前的求职机会,并不影响以后求职,简历“注水”的成本很低。

  学校在监督学生求职方面也显得能力不足。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许姓教师说,对于简历“注水”问题,学校是坚决反对的。但学生投递的简历大都不给老师核实,学校暂时没办法阻止毕业生拿着“注水”简历去求职,只能平时多督促学生用真实简历。

  不要“注水”的光彩 坚守诚信的准则

  有些岗位摆在那儿,学生挑剔不愿去;心仪的岗位或单位用人又明显萎缩。教育专家表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并非总量不足,仍是结构矛盾。

  “大学毕业生也要转变就业观,不可能‘人人皆是白领,人人都坐办公室’。”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瑞政认为,高校毕业生应调整心态,确立符合实际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只有把个人就业希望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就业天地才会更加开阔。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赵睿说,有的同学参与到这种简历“注水”大军中,已形成一种不良风气。以虚假简历获得求职机会,对其他竞争对手来讲是不公平的。企业招聘的名额有限,真正有能力的学生可能会因此丧失一些工作机会。

  简历“注水”增大用人单位招聘成本。谷实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专员丁利说,用人单位投入人力物力来对简历真伪进行核实,有些求职者在最终签约阶段甚至招录后才被发现简历信息不实,造成资源浪费。

  赵瑞政认为,简历“注水”不是小事,有悖于我国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一旦让不守诚信的风气在学校乃至社会中蔓延,会危害其他竞争者和用人单位,还会损害社会公平正义。

  吴帆建议,目前对于毕业造假的行为,多是用人单位发现后与求职者解约,相关惩处并未完全跟上。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对求职简历把关、审核,从源头堵住简历“注水”;同时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曝光不诚信行为,在人才交流中心设立求职者“黑名单”制度,方便用人单位查询,以减少失信行为。

  新华社哈尔滨1月5日电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