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供给新政策怎样打上鲜明的“中国标签”

刘涛雄

2016年01月06日08:58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原标题:供给新政策怎样打上鲜明的“中国标签”

  理论渊源:供给还是需求

  宏观经济政策到底应该侧重于供给侧还是需求侧?这个问题有很长的历史渊源,也是宏观经济学发展和宏观经济政策演化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

  在1929年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之前,并没有系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大危机之后,无论是政策界还是学术界都在反思大危机产生的根源以及政策上的应对措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凯恩斯写作了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从而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核心的基本理论框架。凯恩斯的理论可以说从一产生就带着需求管理的基因,因为其分析的起点便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认为经济波动的原因主要来自需求方面的冲击和波动,从稳定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政策就要更加重视总需求管理。当经济萧条时需要政府的刺激之手来扩大需求,使经济摆脱萧条;当经济过热时需要政府的收缩之手,来控制经济的脱缰野马。凯恩斯的理论发表以后影响日益扩大,总需求管理政策一时风靡全球,各种脱胎于凯恩斯理论的经济学流派蓬勃发展。

  但人类的社会实践总是不断给理论提出新的挑战。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大家始料未及的滞胀时代。所谓“滞胀”,就是通货膨胀和低增长同时发生。而“滞胀”发生时,如果还以总需求刺激政策作为药方的话,无疑会进一步助推通货膨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大家称之为供给学派的另一种理论框架开始受到重视和欢迎。供给学派强调,政策之手应该从经济的供给方切入,核心是要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提高企业生产能力。显然这是和凯恩斯主义从总需求管理入手完全不同的思路。供给学派最典型的政策措施就是减税,供给学派认为,当税率较高时降低税率不但不会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反而会因为降低企业负担而提高总产出也就是扩大了税基,从而带来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