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最高领导人多个场合强调供给侧改革,标志着我国经济政策思维方式发生革命性转变。要实施供给侧改革,政府职能必须重新定位,政府机构必须大幅削减,税制必须大幅简化,税负必须大幅降低。如此,供给侧改革将是一场真正的革命。
长期行之有效的需求刺激政策今日已不再是最佳政策
长期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需求刺激政策。所谓需求刺激政策,简言之,就是各级政府扩大财政投资、中央银行放松货币、商业银行增加信贷,以此刺激投资和促进增长。理论上,如果政府开支和银行信贷能够直接流到每个老百姓手上,让老百姓自己去决定消费什么、消费多少,那么,市场机制就会激励企业家去顺应消费者的愿望,努力生产适合消费者真实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产业结构或供给结构就不会与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或愿望脱节。然而,现实中,政府开支和银行信贷的绝大部分都流到企业手里(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手里),用于投资各类产业和大型项目。我国政治体制特有的GDP考核机制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千方百计增加那些能够创造GDP或工业产值的项目和产业,诸如钢铁、汽车、煤炭、造船、重化工、电子、水泥、平板玻璃、房地产、高速公路、铁路、码头、机场等,这些正是各级政府争投资和争项目的首选。为什么?因为这些项目和工程看得见、摸得着,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工业产值和GDP动辄高达数百亿乃至数千亿,非常符合政绩工程的标准,历来为各级政府官员所钟爱。相反,真正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文化和各类软性公共服务(包括人性化和高效的城市管理),看不见、摸不着,GDP很难核算,容易为政府官员所忽视和轻视。因此,多年来,政府财政开支和银行信贷资金绝大部分都流入到上述那些行业里。招商引资和“跑部钱进”争项目、争资金都是争夺那些重大工程和产业投资。
当然,在我国经济建设初期,各类产业的产品供给不足,基础设施普遍落后,大规模基础设施、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政府主导和引导各类资金和资源流向基础设施、制造业和房地产是正确举措,实际效果也确实不错,帮助创造了持续数十年的高速增长奇迹。然而时移世易,思维必须与时俱进。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需求刺激政策为何今日不再是最佳政策、甚至已经成为一项很糟糕的政策?原因也很简单,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已经从普遍供给不足或短缺经济发展到普遍供给过剩尤其是绝大多数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产能过剩和高额库存。
早在本世纪初期,我国就应该开始注重供给侧改革,至少供给政策与需求政策应该并重。但是,我们不仅没有下决心实施供给政策,反而继续大规模实施需求刺激政策,结果是中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日益严重。一方面是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突飞猛进,产能过剩和高额库存持续恶化;另一方面则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文化和公众服务的供给严重不足,老百姓的收入增速始终赶不上房价增速,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成为困扰普通百姓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新三座大山”。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城乡差别继续扩大、贫富差距不断恶化、“三农”问题日益严峻,是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最突出矛盾,是我国数十年经济增长模式所积累的直接后果。
相关专题 |
· 《人民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