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第二届全国基层团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浙江杭州江干区闸弄口街道:探索"1+2+3"区域化团建新模式

2016年01月04日16:1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浙江杭州江干区闸弄口街道:探索"1+2+3"区域化团建新模式

【关键词】街道城市社区、浙江杭州、团组织建设、激发组织活力、区域化团建、“1+2+3”模式

闸弄口街道既是一个以居民区为主的老街道,也是一个发展动力不断更新、发展方式不断转型、发展阶段不断调整、持续变化中的街道。所辖面积约4.87平方公里,下辖17个社区,现有人口9万余人。近年来,闸弄口街道抓机制强活力,紧紧围绕“八个转型”主线,推动全街道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新门户”区位优势逐渐显现,“两心一链一街区”产业布局初具规模,城市更新配套日趋完善,实施社区分类管理,各类型社区基本形成自身的亮点特色,城市建设有基础。同时,街道范围内学校等企事业单位较多、建筑设计类产业集中、居住密度高活动开展便利,街道不断深化共驻共建工作计划,为驻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也吸引和凝聚了驻区单位乐于参与街道共建工作,辖区共建有基础。另外,街道始终把党建带团建、区域共建作为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载体,着力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领导、社区团组织为基础、辖区单位团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团员共同参与,以“双网互动”团建工作为统揽,把握体系建设、资源整合、长效发展的关键要素,全面推进区域化团建工作,党建带团建有基础。

一、源起

以区域化来实现对城市青年的最大覆盖,是团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是共青团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实现团组织格局创新的有益探索。随着城市社区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街道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层级,承载了大量的社会功能,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机构等构成了城市运行的基本单元,各类青年集聚生活在社区,街道社区成为共青团联系青年的重要组织依托、整合社会资源的重要工作载体、开展活动的重要阵地空间。推进城市区域化团建,显得十分重要。

闸弄口街道团工委以“双网互动”团建工作为统揽,依靠党建带团建, 积极整合网络辖区学校、单位、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社区等资源,打破行业、层级、所有制界限,通过从体系建设、资源整合、长效发展等三个方面开展“1+2+3”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模式,“1”套制度即区域化团建共建联席会议制度;“2”大工程即责任青年工程、3+X青年服务体系工程;“3”项举措即整合公共平台、创新回馈机制、深化网络建设,全面推进区域化团建工作,实现区域内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阵地共用、工作联动。

二、做法与成效

(一)“1”套制度,有效破解规范化共建难题

街道成立了以街道团工委为轴心、以社区团组织、主要辖区单位团组织为成员的“区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完善并出台区域化团建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开放型、指导型、协商性的柔性化运行机制,以联席会议的形式,推进区域化团建的重点工作,确定联席会议一年召开一次;成员单位实行任期制,任期为5年;办公室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议,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对联席会议的日常事务和有关共建项目进行具体研究,以求在中心问题上取得建设性、可行性、合理性的建议和办法。同时,结合街道中心工作,健全团建共建的论证立项、组织动员、工作认领、督促落实、考核兑现等工作制度,完善“动态化”管理机制,力求在区域化团建过程中更快、更及时地解决问题,更好、更有效地推进工作发展。

(二)“2”大工程,有效破解科学化运作难题

街道团工委结合街道的中心工作,不断整合辖区资源,将多类项目和多种平台进行融合,着力对区域化团建中出现职责不明、分类不清、品牌深化不够、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破解。

一是“责任青年工程”夯实团工作基础。街道团工委按照上级团组织关于“双网互动”团建工作要求,根据网格精细管理的要求,在尊重原有行政区划和青年社会聚集方式的基础上,将街道团建工作区域进一步细分为20个网格,每个网格由街道直属团组织负责人指导、联系,对20个网格长实行“责任社工”考核,即结合“闸弄口街道责任社工数字平台”,完善区域化团建网格长的职责和考核办法,使每一项工作都要明确的要求,每一项要求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员,每一项责任都有明确的考核奖惩,确保网格长尽职尽责。同时,围绕激励青年互助、参与社区管理等建立各类团队,通过QQ群、公众微信、官方微博、“闸弄口志愿者家园”网站等网络方式,开展各类活动和互动交流,深化“公益服务银行”,通过积分制服务、辖区单位支撑、“责任之星”评选等方式,努力培育责任青年,最终实现“网格+网络”、“网上+网下”的有效互动。

二是“3+X青年服务体系工程”提升团工作实力。所谓“3+X”,其中“3”是指:在街道层面,成立“互助型”“管理型”、“专业型”三个青年服务项目工作组,成员由团工委委员担任。“X”则是指:在社区层面,除对应成立三个工作队外,还建立社区自己的特色服务队伍,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良性运转的组织体系。“3+X青年服务体系工程”主要是将各类项目进行科学分类,有效融合资源,做好团建工作联合、民生服务联管、文化活动联办、和谐社会联建工作,推动共驻共建。如闸弄口社区与安利集团、天成教育集团共建联建,开办全省首个“阳光假日小屋”,为农民工子女开展课业辅导和兴趣培养的服务,有效推进了团组织建设和社区社会管理建设。

(三)“3”项举措,有效破解长效化发展难题

街道团工委以“夯实基础、提升服务、创设品牌”为主题,牢牢把握新形势下基层团建工作和青年工作的特点,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主动作为,初步实现区域共建共享。

一是整合公共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为了拓展党建带团建工作内容,强化基层团建水平,街道团工委以党建共建工作代表会议为纽带,参与整合包括街道党员服务中心、街道综合服务中心、辖区卫生服务中心、青年活动中心、街道志工委和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等在内的各类公共平台资源,充分发挥辖区各代表单位组织的自身资源优势,为街域团组织和团员更好地开展团建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如春晖社区团支部联合闸弄口社区医院团支部、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开展针对青少年心理建树和生命教育的“潘多拉心理魔方”活动,得到了辖区居民的广泛称赞和好评。

二是创新回馈机制,实现项目互促。闸弄口街道是全市首批设立“公益银行”,构建以兑现“公益时间”评价回馈激励机制的街镇。一方面通过街道内部分享的方式,在志愿服务站的统一协调下,青年或组织用积累的“公益时间”,选择和换取其他青年和组织提供的相应志愿服务。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法人单位支撑的方式,整合法人单位的优势资源参与奖励,向服务突出的个人和组织提供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免费或折扣服务。此外,街道团工委还设立五个星级标准,并每年进行分层分级表彰奖励。通过以上多措并举,努力让青年们共同分享组织成果,使青年服务更加人性化、长效化。

三是深化网络建设,完善信息互通。为密切街道团工委与辖区团组织之间以及团组织与内部团员之间的关系,街道团工委运用微博、微信、QQ平台及“闸弄口志愿者家园”网站等网络资源,强化了组织与组织之间及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推进了辖区共驻共建、信息共享。通过微博、微信和QQ群,建立了团员动态管理系统,每天及时发布信息加强沟通,强化了支部的管理。通过“闸弄口志愿者家园”网站向各社区群众公布特色服务项目菜单,并根据“点单”情况进行跨社区特色项目交流共享,实现社区间特色项目横向交流互动,促进志愿服务资源的交叉利用,完成信息互通。如辖区聚落五号文化创意园团委,就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志愿服务、交友联谊和出游健身等信息,已有400余名青年参与其中,队伍发展越来越壮大。

三、创新启示

(一)区域化团建锻炼了一批年轻团干

区域化团建给予年轻团干部更多的交流和展示的机会,年轻团干通过与不同行业、相同经历的伙伴接触,比学赶超,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加强了党性修养,弘扬了优良作风,更好地肩负起上级和团员青年们赋予的重任,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把辖区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如濮家小学团支部就通过“社区书房”项目,与天城社区团支部进行共建,支部委员都对团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启发,工作能力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二)区域化团建培育了一批团建品牌

街道在工作实践中大胆探索,完善了“1+2+3”区域化团建模式,开辟团工作建设的新路径,延伸拓展了团组织的工作触角,使现有团建品牌内涵不断充实、品质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如街道全省首家“阳光假日小屋”,在夏令营活动中与辖区聚落五号文化产业创意园和浙工大、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共驻共建,开展“五水共治”、“小小设计师”、“绿色网络”等主题活动,使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务多了更多新的内容。

(三)区域化团建凝聚了一批团员青年

通过区域化团建平台,街道团工作更着眼于青年团员的实际需求,帮助他们反映和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不断通过团的组织体系,带动青年,教育青年,通过开展赋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育活动,号召团员投身街道事业,凝聚了人心和人气。如街道团工委与辖区四家幼儿园、3家设计单位一起举办大型联谊活动,活动以“闸们在一起”为主题,以假面舞会、英式茶会的形式举行,一方面为青年朋友们提供展示青春魅力的舞台,另一方面也为单身男女创造认识交流的机会,收到了极大的支持和热烈的欢迎。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沈王一、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