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第二届全国基层团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两岸青年学子光明之城实体建构体验营

2015年12月15日13:4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海峡两岸高校建筑类学生专业实践联盟成立

海峡两岸高校建筑类学生专业实践联盟成立

【关键词】大学、福建省、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把握青年需要、打造组织品牌、光明之城实体建构、海峡两岸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为国家培育创新型人才,把握青年专业实践需要,组织和引导青年融入现实社会和生活,促进青年成才,海峡两岸青年学子光明之城实体建构体验营以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团委为主体,以“实践教育”为载体,紧密结合两岸实际情况,以国际化视野培养建筑类实践创新人才。体验内容包括9㎡实体建构、地震灾区模拟速建、海峡两岸文化剧场联合设计等实践内容。

一、源起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团委学生会是连接建筑学院共青团员和上级的纽带,秉承“发现问题、探索途径、实践改革,总结经验,深入推广”的方针,组织和引导青年关注社会实况。提高专业素养,探索创新形式,打造带有鲜明专业个性及人文关怀色彩组织品牌。

(一)引导团员积极投身教学教育改革实践的必要性。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建设与使用都产生了一种分离,这是我们建筑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悖论。我们建筑当中很多问题,都是这种分离引起的。团委引导团员理清工作思路,鼓励团员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建设强而有力的团员队伍,凝聚团组织力量,携手海峡两岸青年各大高校学子共同打造光明之城系列活动,挖掘和推广实践成果。在两岸学子的共同实践努力下,这种自己搭建和自我体验方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悖论,同时促进了团组织凝聚力的建设,产生一队积极投身专业实践等团建工作先锋榜样来。

(二)创新活动阵地,拓展国际化视野的需求。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学生工作以“实践教育”为工作中心,以台、日、德交流项目为平台,以海峡两岸青年学子光明之城实体建构体验营项目为载体,不断解放思想、创新举措,与海内外学科前沿院校协同创新,提高教育教学的国际化水平,共同在探索国际化视野下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程中挥洒青春、建功立业,取得显著成绩。

(三)团支部团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筑学院学生在相对自由的氛围下存在参与活动流于形式,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工作不积极等问题。建筑学院团委把握广大青年的脉搏,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创新基层团组织活动载体和方式,吸引学生参与,以团支部为主体进行组织鼓励学生参加光明之城活动的策划、实施与监督。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团员素质,多部门团干齐抓共管,系统推进光明之城的进度。砥砺图强,体验营的规模与影响力从小到大,离不开首先兴起的一批走在前头的团员干部,从策划到执行全程参与,更加有效提升创造力与实践能力,落实到工作上,将体验营的一系列工作

二、做法

(一)对外合作、人才奠基——国际化视野下建筑类实践创新人才培养。

-与日本企业、 导师共同培养学生,提高青年自身素养

-与欧洲专业院校合作交流,为青年拓展获取资源的平台

(二)联系两岸、成立联盟——海峡两岸高校建筑类学生专业实践联盟

海峡两岸高校建筑类学生专业实践联盟由华大建筑学院的学生联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学生自主发起,为更好的推进两岸大学生创意设计实践的交流,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两岸师生共同探索一条培养具有“专业自信、社会担当、团队精神”建筑师的实践之路。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一直发挥侨校面向海内外的多元文化特色和独特资源,教学努力实现与国际建筑学教育的接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紧跟教学前沿领域,建立两岸师生工作坊,增加与两岸师生的交流。

(三)策划赛事、广泛交流——海峡两岸青年学子光明之城实体建构体验营。

2015海峡两岸青年学子光明之城实体建构体验营是专业培养与学生活动紧密结合的活动,是在过去团委举办的十几届校级光明之城实体建构大赛的基础上,加上近年来学院同澳门、台湾等境外学校开展教学合作交流的推动下,专业培养和学生活动“二合一”发展而来。

此项目作为2015年国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受福建省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评估分会、台湾建筑师公会的特别支持,募集资金38万。其突破专业教育常规模式,培养青年善于思考的能力与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塑造海峡两岸青年学子在不同文化环境下作业的能力,实现学生在创新实践交流中展示专业技能、创新创意。共吸引了来自两岸的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北科技大学、金门大学、逢甲大学和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八所建筑专业名校,以及悉地国际等知名建筑设计企业倾情参与,同时吸引各大媒体的报导,丰富了传播语言。

光明之城实体建构体验营活动孵化和组织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过程。团委把握青年需要,调动团员青年积极性,创新了活动载体,组织青年共同打造专业特色品牌。

“2015海峡两岸青年学子光明之城实体建构体验营”以“传承中华文化、共筑光明之城”为主题,分为“活力台湾行”、“美丽厦门行”两部分:

- 活力台湾行

1、“活力台北”海峡两岸高校联合设计;

2、华侨大学建筑教学改革与实践育人台湾高校考察交流活动;

3、台湾地区都市再生与历史保护调研实践;

4、华侨大学台湾嘉义社区营造志愿服务等。

- 美丽厦门行

1、第二届海峡两岸光明之城实体建构竞赛;

2、两岸“人??社会?环境”实践教育论坛;

3、两岸青年学子“人?社会?环境”实践教育成果展;

4、南地区都市更新及历史保护调研;

5、两岸青年学子联欢会

(三)逐步推广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阵地,多地青年深入互动

实体建构校园文化将厦门站定为第一据点。华桥大学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共享建院文化盛宴——“第一届海峡两岸光明之城实体建构竞赛”。海峡两岸的学生都需要更多的机会来提升创造力与实践能力,同时,这也是双方交流合作、取长补短的大好机会。

实体建构校园文化继续深入推广到福州。为了我们的校园文化有更好的推广,2014年我们就此项目——“海峡两岸实体建构竞赛”参加了“青春创想秀”暨第二届两岸大学生社团活动策划大赛。建筑学院团队凭借优异表现,获得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全国办公室执行总干事杜葵担任策划项目负责导师,并取得活动策划一等奖。2015年,建筑学院光明之城实体建构校园文化推广实践团队在“中建海峡杯”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实体建构大赛中又获佳绩。社会各大电视台与媒体争相播出与报道。福州的推广活动不仅仅为我们策划项目赢得了丰厚的公益基金,也进一步打造了属于建华侨大学筑学院团委的品牌项目

实体建构校园文化的工作力量扩充至境外。此次推广恰逢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8月29日至9月2日,华侨大学建筑学院毕业生设计“澳门城市活化”专题展在澳门科学馆进行并获得嘉宾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引起建筑观摩热潮,也为了我们于11月18日赴台湾进行宣传留下宝贵经验,激发了团组织的工作活力。

实体建构校园文化成功与企业接轨。2014年9月3日,在副院长陈志宏、建筑系主任吴少峰、团委书记欧海锋和辅导员伍伯妍老师的带领下,师生一行共14人抵达深圳签署建立“专业实践基地”的协议。建筑学院与CCDI悉地国际公司缔结“专业实践基地”,CCDI悉地国际提供我们两天的深圳游学机会。通过对企业的参访交流,校园文化成功搭建与企业的合作桥梁。

通过多层次的有效推广,光明之城实体建构竞赛将走出厦门,走出福建,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体基础和可持续发展性。在不远的未来,两岸四地的青年学子将共同参与光明之城实体建构竞赛,为校园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提供良好的机遇。

三、成效与意义

通过海峡两岸青年学子光明之城实体建构体验营这一实践项目,进一步加强建筑学院基层单位团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团干部的综质, 升华了青年团员在群众心目中的位置和形象,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青年团干部在开各项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发挥青年团干部作为专业实践领域建设中的青年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塑造广大青年团干部的理论素养、远大抱负、工作技巧,最终成为肩负着繁荣和弘扬中国建筑文化的重任,知识渊博、勇于实践、积极进取、具备综合素质的优秀青年团干部。活动的举办,不仅有利于深化两岸高校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也能够为两岸的青年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体验营的成功实践,带来以下实效:福州、澳门、深圳、台湾等实体建构体验营校园文化品牌推广活动赢得国台办、省台办、中国建筑学会、台湾建筑师公会的支持;建筑未来院所长公益创业训练营以“五大实践”为平台培养光明之城运营团队;国台办官网、中国建筑学会、中新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百度百科与微信自媒体运作提升活动品牌,拥有广泛的群体基础和可持续发展性;海峡青年节两岸公益策划大赛与清华、复旦同台竞技获一等奖提升活动组织自信心;建立海峡两岸建筑类专业实践联盟,为长期交流播下友谊的种子,为两岸搭建一条培养具有“专业自信、社会担当、团队精神”建筑人才的实践之路。

四、创新启示

一直以来,华侨大学致力于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大力营造校园知行文化,使社会实践成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练兵场”和“试金石”。这次通过海峡两岸青年学子光明之城实体建构体验营这一实践项目,青年团员们能够做到原原本本和认认真真的学习,并能联系活动实际与专业现状、把自己摆进去、进行深思与探索,并亲自参与执行。紧密结合两岸的实际情况,融入现实社会和生活的教育,学会对人的尊重,对环境的尊重,对历史的尊重;进一步推进海峡两岸青年的素质教育,培养青年拥有理智的社会价值判断能力、健康的社会心态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迄今,建筑学院的基层团建工作虽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我们还要不断探索更为适合学习工作的有效办法和规律,注重实践的实效。在实践这个集“集体性、协作性、实践性”为一体的创新型体验营项目过程中,团支部各层人员需要保持畅通的对接关系,不定期的开展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先进教育新理念;总结体验营一系列工作的经验教训。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沈王一、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