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孙晓莉:近30年来中国女性领导研究 回顾与反思

2015年11月23日13:35   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原标题:孙晓莉:近30年来中国女性领导研究:回顾与反思

女性领导作为一个研究群体在领导学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中国的女性领导研究,既包括对西方女性领导研究情况的介绍和分析,也包括对中国本土的党政干部和企事业等单位女性领导者的研究。本文以中国知网上收录的以“女性领导”为主题的相关研究文章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女性领导研究的概况,以及对相关研究的分析和反思。①

一、女性领导研究概况

中国女性领导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它一方面伴随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我国领导学本土化的进展和领导学研究的细化。

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可以发现,以“女性领导”为主题,可检索到1987年到2015年5月8日,共有相关文章864篇。第一篇标题中带有“女干部”的文章是何钧等人1987年在《女干部的长处及选拔途径的拓宽》一文中出现的。1988年,沈丽荣在《克服心里障碍 增强承受触力》中使用了女性领导的概念。检索可见,从1987年到2005年,关于女性领导研究的文章并不多,中国知网检索共261篇,单年度可检索到的相关理论文章最多为25-28篇,这近20年的时间应为女性领导研究的起步阶段;而自2005年-2015年,这一时期应为女性领导研究的相对深化时期,单年度可检索到的相关理论文章平均在50篇以上,而且研究主题得到很大扩展。

图(略)

近30年来,中国女性领导研究的主题和内容主要有:

1.对本土女性领导经验研究的关注

中国女性领导研究从类型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理论研究,包括理论梳理、理论问题分析、理论研究述评,以及理论的实证分析等。[1][2][3]第二类,经验研究,包括女性领导行为、风格、特质等;女性领导自身建设;女性领导成长培养选拔;以及以行业、地区或者以行政级别作为划分标准的案例分析。第三类,其他,包括人物访谈、会议综述、书评、领导致辞等。

在1987-2015年5月间,以“女性领导”为主题的864篇文章中,以“风格”、“特质”等关键词在结果中检索,发现学者们关注的问题主要有:

图(略)

其中,关于女性干部能力建设、干部培养,以及女性领导素质的文章占据研究者关注的前3位。

进一步地,我们以中国知网上的检索结果为例,挑选其中的2010年和2014年进行分析,在这两个年度中,“中国知网”收录的相关文章数量都超过了80篇。其中,在2010年被收录的84篇文章中,理论研究类文章共7篇(其中理论分析只有1篇,3篇是学术研究综述,3篇是理论实证分析),而经验研究类的文章则达57篇;2014年被收录的96篇文章中,理论研究类的文章达17篇,经验研究类的文章共42篇。这一比例从一个角度说明,学界对经验研究的关注程度要高于对理论研究的关注程度。

图(略)

2.从静态的角度,对女性领导特质、女性领导风格等的分析

领导本质上说并没有性别之分。只要走上了领导岗位,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首先存在着共性即都是领导者,承担着领导者的任务,先有一般性,然后才有个性和特殊性,即在领导特质、领导风格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

领导特质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指出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性,但实践和研究也证明,具备某些特质如方向明确坚定、意志超群等确实能提高领导者成功的可能性,但因为领导活动是一个动态的、互动的过程,所以很难说哪一项特质是保证领导实践获得成功的不二法宝。所以,在反思的基础上,研究者将领导的特质视为动态的发展过程,注重以发展的眼光研究领导特质,相继产生了有效领导理论、魅力领导理论、内隐领导理论以及领导胜任力理论等现代领导特质理论,有力地推动了领导研究与实践。

关于女性领导特质的研究体现了这一特点。如王雷松认为,女性领导具有特殊的魅力特征,女性以其特有的魅力为领导活动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这种魅力表现为女性领导的品格特质,女性领导表现为善于沟通、情商和智商高等特质。[4]董晓艳提出,女性领导的特质主要表现为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敏锐的直觉力、严谨细致的性格特征,倾向于柔性、民主的领导方式。[5]李宁认为,中层女性领导应当具备一些首要特质和核心特质。其中首要特质是“自信独立,自强清廉”,核心特质是“强而不悍,柔而不媚,重形象,爱家庭”。[6]

除了先天素质之外,领导者的特质是可以在后天中培养和实践中训练的,而且后者往往表现得更为重要。组织环境和组织需要会对领导者产生持续的影响。此外,被领导者与领导者之间的不断互动也会对领导者特质进行强化或者再造。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学者们大多认为,女性领导与男性领导的特质既有共性,更有个性;既有固定的内容,更有动态的内容。

尽管女性领导者作为一个群体在管理领域的研究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有关领导的性别差异研究也变得更为重要,但是绝大多数此类研究是以西方文化背景为基础的,而在中国大陆,对该领域的研究数量相对较少。一直到2006年前后,学术界以女性领导风格为主题的研究才出现了明显的数量增长。

目前学者们对于女性领导风格的研究往往基于深度访谈或者问卷调查。如胡剑影等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认为中国女性企业家领导力模式主要包括人本型领导、变革型领导、转换型领导、和谐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7]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女性领导者把经营家庭的技能技巧成功地应用于职业角色上,因而形成了独特的软领导风格,主要表现在“关爱、理解、沟通、协调、合作、激励”等六个方面。[8]

有的学者在对比性别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如忻依娅、梁巧转等在问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关系导向型而非任务导向型的领导风格。[9]有的学者对企事业和党政机关的女性领导者研究之后提出,两性领导者在女性化特征和以关心为导向的领导风格方面,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10]

还有些学者侧重于从领导情境的角度研究女性领导风格。如张丽琍等人提出,女性领导者交易型的领导风格的有效性,会受到情景因素的影响。注重交换和交易会使得追随者低期待,使得追随者容易更为关注短期和直接效益。[11]李成彦等人提出,影响领导风格的并不是个体的性别本身,而是其对性别角色的认定。[12]赵慧军则认为,领导者性别角色与他们所处的职位层级存在弱相关,即基层领导者男性气质略高,中层领导者的女性气质略高。[13]李宁认为,局级女性领导们的领导风格管理特点更具中性,对她们而言,领导绩效与领导艺术最为重要,性别是其次的,此风格越到高层越明显。具体表现在办事干练和细致周到的协调统一。[14]

基于女性领导者的特质和领导者所处的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制约,必然会对领导者的领导风格带来一定影响,这使得女性领导者在领导方式和方法上,会显现出与身边的男性领导者不同的特点。但这种风格并不一定是女性领导者所特有,在一定的领导环境下,男性领导者也会表现出诸如注重关爱、善于沟通等这些特点,简单地说“女性领导风格更好”是不恰当的,性别因素只是为领导行为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的倾向。具体到哪一种风格更有效还要取决于组织的状况。

精彩推荐:


习近平提“中国方案”为亚太区域合作贡献“中国智慧”

习近平布局经济结构改革:战略上打持久战,战术上打歼灭战

五中全会后首次"深改组"会议:改革任务要纳入台账

习近平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补齐“短板”

郑承军: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四个关键词”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