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党报再论“中国制度何以自信”:活力首先源自社会主义属性

2015年07月31日08:0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人民网北京7月31日电  (万鹏)制度是治国理政的基本遵循、根本依据、重要保证,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激发了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创造潜能。今日,人民日报理论版继聚焦“中国制度具有独特优势”、“中国制度具有韧性”之后,再次以整版形式论述“中国制度何以自信”。三位学者分别从制度优势、制度来源和法治体系等三个方面,就“中国制度具有巨大活力”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学者指出,随着中国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必将在更大程度上释放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我们将文章主要内容摘编提炼如下,以飨读者。

中国制度何以自信(之一) 

中国制度何以自信(之二)

中国制度为活力释放提供广阔空间

 尽管从形式上看,资本主义今天还在发展,但从实质上看,社会主义正日益强盛。因此,我们既要站得高、看得远,把握世界大势,坚定制度自信;又要脚踏实地,主动适应世界潮流,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国今天的制度优势是相当明显的,在很多方面既超越了资本主义,又扬弃了传统社会主义。制度运行高效有目共睹。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实行集体领导和最广泛的民主集中制,所以我们党和政府具有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组织与动员能力,可以组织和调动千百万党员与人民群众为共同的事业奋斗。与此相应,我们的政治体制保证了能够为国家发展作出长远规划,并尽快落实重大计划、完成重大任务。

 制度运行稳定也很明显。在政党政治上,实行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这样既能保持共产党执政的连续性、稳定性,又能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在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既克服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主义弊病,也克服了传统社会主义中计划经济过于僵化的缺陷。在思想文化上,实行“一元指导、多样并存”的方针,既保证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方向正确,又使得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制度运行和平最令人赞叹。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文化价值,决定了中国没有也决不会走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老路。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完全靠自己的力量以及跟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发展起来,这是人类现代化史上的奇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具有上述优势,是因为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理论先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一刻也没有停止,一直引领着中国社会制度的创新发展。二是上下联动。三是刚柔相济。四是保证人民主体地位。

生命力 创造力 凝聚力 制度活力的深厚来源

 社会制度是否具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活力,是衡量社会制度是否优越的根本标准。中国制度在实践中显示了自己强劲的活力,这种活力来源于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改革开放的创造力、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和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能力。

 中国当代社会制度是在根本改造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内在活力首先来源于这个制度的根本属性——社会主义。第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社会基本矛盾的状况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相适应的方面是基本的,相矛盾方面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解决。第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社会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释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前进的能量,是一个从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实现这个转化的条件是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统一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中国制度巨大生机活力的充分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铸就了中国道路,也铸就了中国制度。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和韧性不仅在于它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而且也是合时代性和合民族性的统一,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越性和韧性体现出了制度的生机活力。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和发展的设计者和领导者。作为一个以先进理论武装,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这是中国制度活力的政治基础。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法治为制度注入强大活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它不仅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基础和法治保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注入了强大活力。

全面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基本原理,在借鉴吸收古今中外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从当代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出发,作出的事关党执政兴国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部署。它鲜明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是对社会主义法治性质、功能与实现途径的系统认识,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本表达和规范解读、载体和根本保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我国法治建设迈入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目标是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是规则之治、制度之治,它可以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同时,也可以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和自身事务的能力,把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实际效能。

精彩推荐:


“八一”将近 重温习近平那些振奋军心的强军话语

学者观察:习近平东北调研之行给“十三五”规划定下了基调

聚焦:巡视发现七大问题 从严治党在国企尤为紧迫

习式外交的“和”文化底蕴:中国人血脉没有穷兵黩武的基因

习近平“四个全面”体现四大理论特征 源自人民热切期待

习近平对群团组织提"三性"要求:政治性放首位 群众做主角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