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东 胡怀亮
二、“互联网+”安全与风险的内涵
“互联网+”治理最开阔、最长远的内涵就是网络空间主导时代的国家治理。由于网络空间的特殊性,“互联网+”治理有两大战场:一大是国内治理的战场,一大是国际治理的战场。国内和国外两个大局,都是极富挑战的。人类有史以来,熟悉的就是现实世界单一的生存空间,国家的治理也积累了无数的经验,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系列规则。但是,在网络空间超越并主导现实空间的新时代,经验几乎是空白,规则严重欠缺。政府在网络空间的领导力远未建设起来,反而成为网络空间“失范”的重要根源之一。同时,“互联网+”治理不仅仅是互联网本身的治理,而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都需要重整,都需要与时俱进。由于网络空间不像现实空间,边界清晰,而是一个全球性的虚拟空间,所以网络时代的国际治理迄今更是才初见雏形。所以,“互联网+”治理这篇大文章,亟待破题。
一个国家在网络空间主导时代如何确保安全,其复杂程度和新颖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所以,“互联网+”不总是那么美好,更不是轻松的事情,挑战才刚刚开始。如果说,个人的“互联网+”过程将会顺理成章,一气呵成。那么,企业的“互联网+”过程付出惨重的学费,经历痛苦的新陈代谢,也必将完成。那么,时代最坚固、最沉重的政府的“互联网+”行动,可能是最大的挑战。而政府“互联网+”如果不正确,不顺利,除了影响个人与企业的“互联网+”,更严重的是影响与我们每一个人利害重大的治理与安全。所以,“互联网+”终究是与我们每一个人密切相关的大家共同的事业。“互联网+”下形成的真正“地球村”下,世界就是一个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今天我们都走在“互联网+”的乡间小路上,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安全与风险问题也是如此。让我们以打车软件为例,更真切地理解新的挑战到底有哪些?
三、“互联网+打车”的挑战与对策
1. “互联网+打车”挑战重重
互联网变革出租车行业,堪称第一个由“互联网+”而引发颠覆性变革的典型案例,也是第一个传统政府治理能力面临巨大挑战的案例。打车软件案例告诉我们,用“互联网+”变革与颠覆传统还不是第一难的事情,真正难的问题还是在于新模式下的安全与风险,具体而言包括:1.如何良性、不流血地消化被消灭的原有就业群体;2.如何保证社会治理能力及时跟进,用新手段确保消费者安全;3.如何驾驭新形式的社会动员能力?不致于影响社会稳定;4.如何建立新的数据跨境流动规范和制度体系能力,确保国家安全。可以说,每一个领域的“互联网+”,就相当于一场安全与风险的局部战场,都在拷问和倒逼政府新的国家治理能力。社会变革和新的治理能力之间的失衡,不妥善解决,就会逐渐积聚巨大的风险。
2. 必须站在网络空间“新常态”环境下看待“互联网+打车”
首先,我们从出租车行业的变革案例透视一下“互联网+”的本质。“互联网+”众声喧哗却无人能真正说透、说清楚、说到根子里。有人说“互联网+”是一种能力,但又无法阐述得具体而明白。使得人们越来越感到“互联网+”就像练气功一般需特异功能,像绝世武功一样需要非凡的修炼。其实,所谓“互联网+”,应该是最普通人都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实践的。那就是当中国很快进入到10亿人同时在线,全球进入到数十亿人同时在线的新时代,人类的各种经济、社会和政治活动,都开始从原先的现实空间全面转移到网络空间。这就需各行各业因势而动,换档一下空间,以适应新形势:网络空间的信息流、资金流,主导现实空间的物流、人流,成为新常态。尤其是,在网络空间,我们可以高效率地配置原本冗余的碎片化时间、碎片化智力和碎片化资源,使得社会资源配置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趋势下,我们必须跟上或者有前瞻性地调整关系、流程与模式,固守传统模式将成为死局。
就像多少年来,出租车行业就是老老实实地运行在现实空间之中,很原始、很自然也很安逸。但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手机定位和打车软件,整个业态突然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基于网络空间的信息流和资金流,快速地重组和高效地配置了人流和车流,使得人们出行的便利性和经济性,获得突破性提升。正在进行的出租车行业的“互联网+”浪潮,其好处是勿容置疑的。对于环境污染的贡献,对于车辆等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对于人们出行便利的提升,都是非互联网手段难以实现,或者难以企及的。但是,如此美好的这场变革真的就能顺风顺水,一气呵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到今天,打车软件重新塑造的出租车行业新模式和新业态比较清晰,但是行业变革以及新制度的建立却远非如此简单。
3. “互联网+打车”涉及的三个层次安全问题与对策
“互联网+专车”是当下最新最热的“互联网+”话题。再让我们透视一下目前新形势下的安全老问题。正常时候的好处与非常时候的风险,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打车软件塑造的新业态下,最突出的就是安全问题。安全问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消费者个人安全问题,社会安全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
首先,个人安全问题。打车软件最直观的变革是打车方便多了。打车难,等车烦的问题,有了非常便利的解决办法。这是巨大社会资源的再利用。但是,这种开放性的资源利用也伴随着新的安全防范问题。打车软件造成的安全问题在全球时有发生,一经媒体放大,就有点惊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下的诸多措施可以防君子,难以有效防止犯罪分子乘虚而入。这个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商业模式本身,而是我们整个网络社会治理能力的不足。尤其是网络空间背景下基于实时动态大数据的犯罪防范手段和能力的缺失。在社会治理完成“互联网+”的全面提升之前,这个潜在的威胁很难得到妥善的消除。
其次,社会安全问题。打车软件对于整个社会资源的组织,蕴含着全新的社会动员能力。在打车软件的新时代,备受冲击的传统出租车司机群体如何顺利完成就业的转型,能够不出恶性事件而平安软着陆,目前还是一个问号。更大的挑战是,对于去中心、去层级和去封闭式管理的新的打车行业生态,如何有效驾驭新行业的潜在能力,如何建立起保证良好秩序的社会管理制度。对于相关政府部门,这个挑战很大。
最后,国家安全问题。一个国家交通系统蕴含的数据,不仅仅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更富有政治价值。打车软件与所有的“互联网+”模式一样,都是基于实时动态的大数据而运作。而这些实时动态的大数据,对于国家安全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和价值。在这个开放的市场中,如何建立可以有效监督的数据跨境流动制度,以及建立数据合理的使用规则,是当下公共政策中最紧迫的任务。如果我们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不能跟上“互联网+”的发展需要,潜在的风险和危害也将和获得的好处和价值一样,也是颠覆性的跃变。商业模式崛起了,制度能力不快速跟上,美好的“互联网+”就会成为一把利弊并存的双刃剑。
总之,今天的互联网发展已经进入网络空间时代,安全与风险也同时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作为网络空间的神经系统,大数据成为安全与风险的根源,也成为解决安全与风险的关键手段。大数据安全和以大数据解决安全,将彻底改变整个网络安全和社会治理的面貌和新的生态。成为面向未来网络时代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网络治理的新内涵。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
(来源:中国信息安全)
相关专题 |
· 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