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李升泉:“四个全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创新成果

2015年03月27日15:33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四个全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创新成果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创新发展,都是中国发展时代需要的产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今天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的高度。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四个全面”,用“四个全面”引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四个全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新结合

判断一个理论是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创新成果,一个根本衡量标准是看是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结合。“四个全面”,坚持以当代中国的时代条件为转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在推进实践创新的同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着眼我们党治国理政战略布局这一新视角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在适应时代发展解决中国问题中创新的过程。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正确选择切入的重点和角度,不仅是个思路问题,更是把握大势、全局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科学把握工作全局和工作重点,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事业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获得丰富的实践滋养,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和形势任务,基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特有优势,从我们党应当构建什么样的治国理政布局、怎样治国理政这一视角来分析思考,提出的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创造性思想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治国理政这一新视角,与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的所有重大理论成果都紧密联系,是在继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有成果基础上,面向治国理政的新情况新问题的重大创新,是新形势下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

契合“三个前所未有”这一新的时代坐标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指出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坐标,强调“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但前进道路绝不会一帆风顺。”“三个前所未有”,意味着我们要进一步靠近世界舞台中心、进一步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必须拿出更大的决心、凝聚更大的力量。“四个全面”,将事关党和国家发展根本的四个关键方面统合为一个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治国理政的战略性顶层设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将产生巨大的系统聚合效应,催生出驱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强劲动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国发展新阶段的理论和实践需求。

聚焦解决中国由大向强这一新课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当代中国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时代课题。聚焦解决什么样的时代课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生命力和实践指导力。我们国家正由大向强这一全新的时代课题,横向跨度上极为宏大,涵盖当代中国几乎所有时代课题;纵向跨度上十分深远,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夙愿高度统一。解决这一时代课题,寄托着中国近代以来无数志士仁人的牺牲奋斗,是当代中国的声音,是人民群众最为强烈的愿景。解决这一时代课题,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完成的职责和使命。“四个全面”聚焦于这一时代课题:把中国梦战略目标和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法治保障、根本保证有机统一起来。这一严谨科学的系统结构决定了它具有强大的实践指导和推动力量,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向着国家由大向强这一时代课题精准发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一定能谱写出新的精彩篇章。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