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施芝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怎样形成的【2】

施芝鸿

2015年03月02日08:38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怎样形成的

“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都有其重要科学内涵和重大战略意义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我们党在刚刚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十六大就提出的一个管长远管全局的重大战略目标,其重要科学内涵有5个方面:一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人群之全面,即“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二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领域之全面,也就是“六个更加”,即“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三是指实现国民经济发展之全面,即推动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全面发展,以利于缓解一系列重大矛盾;四是指我们党在新世纪之初要推动建设的三大文明协调发展之全面,即要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五是指人的发展之全面,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基础上,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即更加关注并努力满足中国十几亿人口特别是普通人的多方面发展需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在于“四个体现”,即体现了我们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大局观,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民造福、让全体中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执政观,体现了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观,体现了我们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共产党人价值观。

应该指出,由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了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先后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充实和完善。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5条至关重要的新要求: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及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经过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修改完善后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全面,不仅由新世纪新阶段之初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之全面,扩展为包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在内的五位一体协调发展之全面;而且,还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拓展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之全面。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提出的三大战略举措之一,凝聚了我们全党全社会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是对全党全社会积极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总部署、总动员。

全面深化改革之全面,其重要科学内涵,首先指的是改革总目标之全面。在此之前,我们党也提出过一些着眼于具体领域的改革目标。比如,我们讲过,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在这个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深化改革的分目标。这是改革进程本身向前拓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目标认识的深化。同这个总目标紧密相连的是,全面深化改革还围绕完善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即我们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强调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面深化改革之全面,其重要科学内涵,其次指的是覆盖领域之全面。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覆盖了“5+1+1”的广泛领域,即覆盖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改革,加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在一个改革决定中覆盖如此广泛的领域,并且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有336项之多,这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的历次有关改革的全会《决定》中还是第一次。这是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到2020年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相对应的。正因为这样,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过程中,明确要求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同时,要提出制度建设的目标。事实上,正是通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制度建设的目标,以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为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相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在于:它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关系到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系到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提出的三大战略举措之二,其重要科学内涵,首先指的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之全面。这个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既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是贯穿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篇的一条主线,对全面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之全面,其重要科学内涵,其次指的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之全面。这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执政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我们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坚持依法行政。强调要坚持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进上着力,就是要推进依法执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强调要坚持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上用劲,是因为这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全面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所以,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法律权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育社会成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环境,自觉维护法治权威,自觉抵制违法行为。

全面依法治国之全面,其重要科学内涵,同时指的是要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之全面。科学立法是前提,严格执法是关键,公正司法是防线,全民守法是基础。推进科学立法,关键是完善立法体制,提高立法质量,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推进严格执法,重点是解决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推进公正司法,重点是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制度安排。推进全民守法,主要是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尊法守法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全面依法治国之全面,其重要科学内涵,还体现在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之全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部署的法治领域改革共提出了190项重要举措,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这表明,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意义在于:这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归根到底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第四,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提出的三大战略举措之三,同样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我们党作为一个大党老党,历来重视从严治党,一贯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从严治党上进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纲领性口号,这既契合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对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迫切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在面临长期、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面临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这“四大危险”的高度清醒和自觉。简而言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和此后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讲话阐述的内容看,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主要有4个方面:

一是内容无死角。就是要覆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这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现在,党的建设中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轻视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以为定了制度、有了规章,就万事大吉了,有的甚至已经不会或不大习惯于做认真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了,还有的甚至认为组织找自己谈话是多此一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广大党员干部既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

二是主体全覆盖。就是要强化党的建设包括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在巩固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机关落实主体责任成果的基础上,把责任落实到地市一级。

三是劲头不松懈。做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纠正“四风”没有休止符,坚持查处腐败问题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懈、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让那些想搞腐败的人断了念头、搞了腐败的人付出代价。

四是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到更加重要位置。保持党的团结统一,既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严密的组织体系、全党同志的高度自觉,又要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纪律不严,规矩不彰,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党章等党内规章制度,党的纪律,国家法律,是全党必须遵守的规矩;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十分重要的党内规矩。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问题与政治问题往往是结伴而生的。所以,当前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十分明确地强调、十分坚定地执行。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不但要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还要教育引导年轻干部,让他们从进入干部队伍起就知道守纪律、讲规矩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