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人民日报理论版整版刊文探析“中国经济为什么行”【2】

2015年01月30日08:1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深入的调查研究 广泛的智力支持

政府怎样更好发挥作用

高培勇

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显然离不开政府高超的经济驾驭能力。我国政府经济驾驭能力何以不断提高?政府怎样更好发挥作用?

我国的改革开放始自学习,并在学习中前行。我国政府早已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并且形成了传统。从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到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再到各级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的专题学习制度,以及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组织的定期干部培训,经济理论知识都是重要学习内容。因此,在我国领导干部队伍中,不少人具有较高的经济理论素养或接受过系统经济学训练,是经济管理的行家里手。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大凡全国性的党和政府重要会议举行之前,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都会就相关议题特别是经济发展方面的议题成立一批调研组,在全国范围开展专题调研。每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各级领导干部都会分赴各地进行实地调研。各省、市、自治区平日在本地区还会做经常性调研。通过这些调研,能够获取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第一手信息。这些充分而准确的信息确保了政府经济决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我国政府的经济决策并非少数官员说了算,而是在从最高决策层到普通百姓的广泛参与下作出的。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抓手,涉及重要经济发展议题的会议文件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政府工作报告等,都会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牵头组成文件起草组,起草组成员往往包括中央政府政策研究机构、中央政府职能部门、重要智库、企业界等各方面的负责人和专家。作为一个已成惯例的决策程序,每年提交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在正式定稿之前,召集各方面代表座谈,征求意见。遇有重大经济形势变化或涉及重大经济决策时,中央都会召集经济领域等方面的专家座谈。我国还建立了经常性的信息报送制度,无论肩负智库功能的国家研究机构,还是高等院校,甚或企业的研究团队,都可随时通过《要报》《专报》《情况反映》等渠道向决策层和管理层反映经济发展情况,提供相关政策咨询。这些富有实效的广泛智力支持,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避免经济决策失误。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风雨洗礼,我国政府处理复杂多变经济问题的视野越来越宽广。从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中可以看出,在我国,从全局出发、以大局为重,已经成为宏观调控的一种理念。在各个时期的经济政策布局和实际行动中,我国形成了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调动资源、配置资源的“举国体制”。我国政府对于全球经济形势变化非常敏感,善于站在全球经济高度谋篇布局,兼顾当前与长远利益,捕捉各种机遇和挑战,相机把握经济政策推进的时机、节奏和力度。

今天的中国对于经济发展的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已经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共识。在对经济问题充分而广泛的研讨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校正方向,提升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水平。植根于如此沃土,我国政府驾驭经济能力自然不断提高,政府作用发挥必然越来越好。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对外开放助推经济快速发展

杨正位

我国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对外开放功不可没。1978—2014年,我国对外贸易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4.3万亿美元,由世界第三十二位上升至第一位,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利用外资从不到2亿美元扩大到近1200亿美元,对外投资从基本为零扩大到10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世界经贸大国地位不断巩固。

我国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左右,外资企业产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4左右,涉外税收占总税收的1/3左右,带动了1亿多人就业。对外开放加速我国“新四化”进程,增进国民福利,缓解能源瓶颈,缩小国内外技术差距,促进国内思想解放和体制变革,使我们开阔眼界、增强规则意识,显著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30多年来,我们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式发展道路。

开放包容是中华文明的底色和亮色,汉唐盛世和丝绸之路展现了这种博大的开放胸怀。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打开国门,看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看到经济发展有不同模式。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我们立足国情,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作出改革开放战略抉择,到建设经济特区、浦东开发区;从历经15年艰苦谈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图景徐徐展开,开放的气度和自信不断增强。

对外开放使我们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依托比较优势及后发优势,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成为世界工厂。随着国内资本日渐丰富、产业配套能力增强,主动承接高端研发制造和服务外包等更高层次产业转移,更深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们与时俱进调整开放战略,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既依托自身工业体系,又对接国际市场,不断探求最优开放路径。

对外开放有力推动了国内改革发展。对外开放始终以满足国内需要为依归,促进国际国内良性互动。我国企业通过国内市场竞争形成国际竞争力,再走向世界市场与跨国公司同台竞技。目前,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已达90多家。我国正加快从经贸大国走向经贸强国,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0多年来,开放型经济始终走在体制改革的前列,在加快与国际规则对接的过程中,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60条任务中约70%可以通过开放加以推动。

对外开放提升了我们的规则意识和规则运用能力。在对外开放中,我们从国际规则的学习者、遵守者、运用者逐渐成为建设者、引领者。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时大量修订国内法规政策,主动运用争端解决机制,明显提升了规则意识。如今,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的设立以及亚太自贸区建设,标志着我国引领国际规则的起步。今后,我们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新一轮国际规则重构中争取主动,以开放的主动赢得改革发展的主动。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与维护经济安全相统一。我国坚持渐进稳妥的开放策略,树立开放的经济安全观,注重处理好开放进度与国内承受程度的关系,在开放中不失自主性和独立性,牢牢守住底线。我国对外开放采取区域梯次推进方式,在试点中看风险是否可控,稳妥后再行推广。注重解决经贸摩擦,开展反垄断和安全审查,有效维护产业安全。审慎开放资本市场,保持汇率基本稳定,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提前加强宏观调控,挤压经济泡沫,着力扩大内需,确保了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大量进口为很多国家创造了“中国特需”,中国出口的价廉物美商品增加了国外消费者福利,吸引的过万亿美元外国投资让更多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红利,每年千余亿美元的对外投资带动东道国的发展和就业。目前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努力打造命运共同体。事实证明,中国对外开放走的是共同发展、和平发展之路,中国的对外经贸交流是真正的合作共赢之举。

(作者单位: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

经济转型之路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之路

市场机制激发经济活力

胡家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经历了双重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现代社会转型,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转型之路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之路。正是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和创造力,不断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我国经济才得以成功实现转型、取得巨大成就。同样,能否续写中国经济奇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践证明,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最为有效的资源配置工具。它以最快的速度、最低廉的费用、最简单的形式传递资源配置信息,使利益相关者能够自主决策并作出迅速反应,从而使各种资源处于有效流动和动态优化配置之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有效市场和有效政府相结合,这样的结合对于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市场机制将潜藏在人民群众中的财富、资源、知识、信息、技能和创造力动员起来,使它们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不竭源泉。而政府则确保人民群众不仅创造财富,而且公平分享财富,享有选择的自由。

制度条件一旦具备,就如同闸门打开,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就会充分涌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各类财产和社会财富迅速增加。2013年我国各类工业企业总资产达105万亿元,2010年我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达62万亿元。这既是以往财富的积累,又是创造新财富的基础。同时,各类市场主体迅速成长起来。2013年我国各类企业达241万户,其中国有企业2万户,私营企业176万户。以股份制为代表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兴起,它融合各类资本的优势,成为新的资本力量和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一支庞大的企业家队伍成长起来,他们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捕捉新机会、开辟新市场、寻找新资源、从事新投资,创造社会财富和就业机会。大量适合低收入群体的工作岗位创造出来,使他们有机会从事非农工作和获取较高的工资性收入。人们职业选择和消费选择更加自由,自我价值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实现;个性化选择又转化为市场信号,促使生产活动和经济结构更加贴近人们的现实需要,推动整个经济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和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重要,经济结构将更加复杂化、精细化。唯有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适应新常态,使经济社会生活更富生机活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