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当下中国股市的坐标:新常态将成为股市新逻辑

2014年12月26日08: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当下中国股市的坐标:新常态将成为股市新逻辑

   Y轴:

   国内经济新常态以及新国民秩序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下台阶态势不断明朗,社会各界对“牺牲速度换质量”逐渐形成市场共识,“新常态”也越来越成为描绘A股市场时不可或缺的底色。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权威高度对“经济新常态”做出了概括归纳,也令这一A股坐标轴更为清晰。

   让我们再重温一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些逻辑严谨的表述: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会议点破了一层窗纸,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这,也是股市的逻辑。

   “新常态”语境下,微观层面“以增速换质量”的效果已经显现,并且成为近期A股牛市的一大推动力。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分析认为,自2013年年中以来,经济增速不断下行,社会整体需求增长率越来越低,但上市公司盈利却出现好转,就是因为经济在供应层面上的调整和收缩比需求下降的速度要更快。

   对于供应调整的方式,高善文认为,首先没有能力盈利的企业,通过破产、关闭等方式退出市场,直接造成供应的收缩。同时企业会在技术层面、产品层面进行调整,调整的基本逻辑是想方设法去提高高毛利产品的比重,压缩低毛利产品的比重。

   “确实有很多企业熬不下去在退掉,但是这些企业退掉对股票市场只是利好。”高善文表示,“因为它意味着供应面的调整在继续进行,上市公司的盈利会继续改善。而上市公司通过技术进步的方法提升毛利率,这一努力现在仍然在继续进行。”

   新常态的表象是经济减速,而内核则是结构优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各个领域不断深化改革就成了“华山一条路”。

   对于未来的改革路径,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预计,2015年改革将由预期改革阶段过渡到改革实质推进阶段。国资改革、土地改革、公用事业改革、金融改革、以自贸区和“一带一路”为代表的“走出去”等部分改革的顶层设计将密集出台。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则表示,所谓的改革,无非是调整旧增长模式,放活新增长模式。未来改革的核心在财税、国企和金融三大领域,其他则为配套。按照三中全会要求,此轮经济改革的目标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两大财务软约束部门正是无风险利率过高的幕后推手,也是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未来如果通过财税改革和国企改革使之硬约束,并通过金融改革放活股权融资,中国经济将基本完成市场经济的改革任务。

   对此,改革是迎来市场春天的花朵。

   任泽平先生一条精典的语录,至今听上去有些超越理性的激越,但也说出了一部分投资人的心声:“党给我智慧给我胆”。

   Z轴:国民财富再配置渴望

   在本轮A股市场行情中,除了指数的连续拉升,成倍增长的两市成交量也使市场参与者目瞪口呆。12月初,两市成交量两次突破万亿,尽管之后进入缩量盘整,两市每日成交量也基本稳定在6000亿至7000亿水平。市场人士不无诙谐地将这种现象概括为“有钱、任性”。

   人们对财富的渴望从来就伴随着股市的涨落,牛熊交替。

   沪指自1664点历史性底部一路走来,此前也几度造访3000点。但塑造牛市的外部力量却大相径庭。2009至2010年间,4万亿投资及其余波带来大量新增流动性进入股市,结合市场由此产生对宏观经济迅速走出低谷再次起飞的预期,造就了一波短暂的牛市行情。而随着4万亿投资的副作用逐渐显现、经济复苏的不及预期,A股也再次陷入相对长期的熊市行情。

   但在眼下,经济增速在向下换挡的同时进行结构转型已形成广泛共识。增量资金在入市的同时并不期待经济基本面出现戏剧化的转好。从券商营业部、各银行社区支行等终端部门反馈的情况看,来自居民个人财产的场外资金持续进场是本轮行情的重要推力之一。楼市资金进场买股只问趋势不问估值,而原本是居民资产配置首选的银行理财则出现滞销的现象。

   居民财产配置重心向资本市场的转移并非偶然现象。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就指出,中国的资产运行特征与经济发展模式将发生根本性变革。在这个变革中,随着人口结构变化,中国将从创富时代走向理财社会,居民资产再配置与代际传承是这个时代的必然要求。2014年房地产市场的拐点现象和海外资产配置需求的大幅上升表明,中国式的财富管理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在2012年之前,实物投资是中国收益最高的投资方向,但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步伐加快,经济增速开始回落。主流资金正不断从实体转移到金融领域。

   李迅雷认为,目前中国居民家庭的资产配置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中国居民家庭房地产的配置要占总资产的63%,而美国居民家庭只占不足30%。同时,中国居民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过低,只有2%左右,美国居民家庭则要占到20%。

   “显然,中国居民家庭今后要做的事,就是降低房地产和银行储蓄的占比,提高银行理财产品及其他证券类资产的占比,尤其是提高权益类资产的占比。”李迅雷说,“这一配置比例的调整将成为推动股市繁荣的长期而持续的动力。”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不久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也表示,现在世界资产中最大的一部分还未做全球配置的,就是中国的资本。中国投资者目前投资渠道有限,约有22万亿美元资产存在银行里,尽管A股市场凭借5万亿美元(约31万亿元人民币)市值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但也只占22万亿美元的一小部分。而美国银行储蓄资产和股票市值的比约为1:1,中国投资者的财富配置将来肯定也会平衡过来,配置在股票市场的资金也许会慢慢变成10万亿美元。未来5至10年里即便存量不变,中国资本从间接投资到直接投资转变的长期趋势也是不可逆转的。

   时间之轴:洞现彼岸曙光

   就好比三维坐标系定义了空间,但只有有了时间的箭头,万事万物才得以成形、运动、生生不息。确立了新坐标的A股将去往何方,答案尚隐藏在时间的迷雾中。

   但彼岸的曙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清晰。

   事实上,在内地机构几乎一致看好牛市的同时。来自海外的声音面对A股11月下旬以来的狂飙猛进不无忧虑和怀疑,这很大程度上来源对于改革进度的不确定。

   瑞银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李就直言不讳,A股目前不具备长期牛市的特点。他表示,“当然你也可以说是聪明的资金预见了未来,所有的改革都能实现。但是从现有的数据看,我不太明白有什么特别好的消息振奋了我们。”

   陈李认为,市场会否是个长期牛市,万众期待的国有制改革得到真正的大面积推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至少在2015年看到有100家国有企业改革,我才相信是国企改革大面积推广了,如果只有7、8家,那都不能叫国企改革的元年或者推广之年”,陈李表示。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也有相近观点。他认为,今年以来,我国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有所推进,但试点更多地集中在公司治理的层面。与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的“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一个让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仍有一定差距。

   “2015年国企改革的方案如何推出?在占据了中国经济核心资源的国有企业领域,是否能够有效地借助市场的力量来推动效率的提升,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革者能否战胜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沈建光的问题,值得市场各方深思。

   而在微观层面,中国股市要实现长期向好,更多能够引领经济发展方向、为投资者创造巨大价值的优秀企业,也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不断涌现伟大企业的市场,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市场。

   从全球维度来看,在1994年年末,全球市值前十大上市公司分布在美国、日本、巴西、德国等多个市场,主要从事能源、汽车、通讯网络等重资产行业。而在2014年末,苹果、微软、谷歌、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已成为全球市值前十中的绝对主力。过去20年间,资本市场的弄潮儿几番轮回。被世界公认伟大的企业被其所在的市场成就,也将繁荣带至其所在的市场。

   美国时间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各界在见证一桩财富奇迹的同时也不由深思:一家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优秀企业,中国资本市场为何不能满足其需求,中国的广大投资者为何无法分享其成长?

   好在,中国的土地足够宽广肥沃。更多像阿里巴巴一样,甚至更胜于阿里巴巴的创新型企业正在孕育、成长。正在进行中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将为这些企业走向伟大的道路提供更多及时的助力,而这些企业也将成长为能够撑起牛市脊梁的领军者。

   从近一段时间A股的表现看,股市之花无疑已经开在了实体经济之树的前面。投资者对于改革的乐观预期无疑是支持这种表现的最重要一股力量。但无论有多么严密的逻辑来推论,预期终究是预期。改革的落实需要时间、企业的成长需要时间。只有时间能把预期变成现实,将鲜花结成果实,酿成美酒。

   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增长和庞大体量,无疑需要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资本市场。

   A股期待着,中国期待着。 (记者 浦泓毅 剑鸣 时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