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没有愚蠢的问题”
作为我国哲学界首位长江特聘教授、两个全国重点学科研究基地的领衔人、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俞吾金在学术圈内早有显赫名声。但让更多人知晓他的,一是1993年轰动全国的“狮城舌战”复旦辩论队总教头身份,二是三十年始终如一地坚守三尺讲台。
1993年8月在新加坡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赛上,复旦大学队四名辩手舌战群儒,连克三城,引发轰动。一时间,四名复旦青年成为当时许多学生心中的偶像,而俞吾金作为教练兼领队,参与了这支“梦之队”的召集、训练、比赛全过程,堪称“舌战风云”的幕后英雄。
载誉归来时,有人劝俞吾金,何不趁热打铁,写几本辩论辅导书,开几个辅导班,赚一笔钱?俞吾金没有理会,选择回到他钟情的课堂,坚持每个学期为本科生授课。
俞吾金面向本科生开设《哲学导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精读》两门课,复旦教务处安排他到全校最大的教室上课,但讲台下、过道上仍会挤满了旁听的学生,每次讲座亦是座无虚席。课间课后不少学生围着他提问,一些理工科或医学本科生,初次接触哲学,问题稍显“幼稚”,但俞吾金常在课堂上说:“没有愚蠢的问题”,鼓励大家积极思考,并把自己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与他讨论。
复旦大学德语系10级本科生唐瑶告诉记者,俞老师总能用生动的语言和新奇的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由此将我们带入哲学思考的殿堂。“比如他会幽默地问我们,嘴巴说错话为什么屁股要挨打,为了眼睛看美景为什么双脚却得受罪。看似搞笑的问题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俞吾金也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学者提出要求:“一个学者应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怀;应该领悟哲学,了解宗教,热爱艺术,学会宽容;应该努力地、创造性地工作,努力成为有境界、有品位而又全面发展的人。”
师生缅怀:想再听您一堂课
10月31日清早,当复旦大学师生得知俞吾金教授去世的消息后,纷纷在微博、微信上寄托哀思。复旦毕业生“@Medic赛米有”说:“心如刀绞,俞教授并不认识我,但他却是对我价值观科学观影响最大的复旦老师,大二听他讲康德,终身受益。复旦之所以为复旦,就是有像这样的大师存在。”
“@复旦微博协会”也更新博文:“老师生前笔耕不辍,传道授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复旦哲学系乃至中国哲学界,可谓承前启后,不但自身著作等身,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后来人。沉痛哀悼,精神不朽!”
66岁的生命不长,俞吾金却以尽职的解惑、深邃的思考、儒雅的风度,影响着后辈复旦人与中国哲学界;30年的教龄不短,但师生们却在网上写下最朴素的希冀:好想再听您上一堂课。
记者看到,俞吾金的微博更新到今年6月8日,在最后一条微博中,他写到:中国人法律意识淡薄,可见诸于文字。如“集思广益“这个成语,只考虑要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却未考虑每个人拥有的知识产权应该得到尊重。同样地,上级部门在举行思想调研会时,是否意识到也有一个尊重与会者的知识产权的问题?其实,这也是人权的具体表现形式。
“关注现实,更虑及未来,成就大家风范;敬业与付出,换来无数学子成才。”近年,复旦大学包括朱维铮、邓正来、严绍宗等在内,多位教授和先辈离世,复旦师生感到痛惜之余,也纷纷寄情言志:“吾等当砥砺前行,不负大师厚望!”(完)
(新华社上海10月31日电 记者吴振东、俞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