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叶玉江:不做他国技术附庸

2014年11月10日12:13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不做他国技术附庸

技术附庸不仅会损害一国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而且可能加深一国经济附庸、军事附庸、政治附庸的程度,进而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安全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这是对我国科技长远发展需求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新时期推进自主创新提出的明确要求。充分认识技术附庸的本质和危害,客观分析我国科技发展现状,明确避免成为技术附庸的战略路径,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附庸严重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附庸是指一个国家为其他国家所控制和操纵的状态,国与国之间的附庸有经济附庸、军事附庸、政治附庸等多种类型。所谓技术附庸,是相对自主创新而提出的概念,是指自己的技术不能独立,而只有依靠其他国家技术才能发展的状态。技术附庸的本质是技术的高度依赖和创新主导权的严重缺失,具体表现为:一是在技术来源上主要依靠技术引进,但缺乏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在核心关键技术上严重受制于人;如有学者反复批评的“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就是典型的表现。二是在技术方向上主要采取跟随模仿策略,缺乏对重大创新和前沿领域的引领和主导能力,容易陷入被发达国家技术锁定的境地。当然,在创新资源全球加速配置和流动的背景下,不做技术附庸绝不意味着自我封闭,关键是要把引进消化吸收作为再创新的起点,实现差异化竞争,进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附庸不仅会损害一国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而且可能加深一国经济附庸、军事附庸、政治附庸的程度,进而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安全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拉美国家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上世纪50至80年代,拉美国家利用原材料、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吸引了大量欧美的资金及技术,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拉美奇迹”。然而,由于拉美国家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外国资本和技术,使多数拉美国家几乎放弃了独立的科技、产业和创新政策,自主创新能力受到严重削弱,造成了有增长无发展的“拉美陷阱”,逐渐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附庸和经济附庸。特别是巴西政府上世纪70年代大幅削减公共财政预算,研发投入急剧萎缩,本土优秀研发机构被弃置。同时,跨国公司对巴西本土企业大肆兼并重组,进一步削弱了巴西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导致巴西陷入了“失落的十年”。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迈向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更加艰巨,如果成为他国的技术附庸,势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带来更为严重的危害。

中国成为技术附庸的风险仍然存在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持续努力和积累,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科技研发体系,科技水平实现整体跃升,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比,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仍然薄弱,科技创新的基础还不牢固,部分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成为他国技术附庸的风险仍然存在。

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整体缩小。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在发展中国家位居前列,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国家创新指数从2006年的世界第25位提高到2012年的世界第19位。研发经费2013年达到10298.4亿元,居世界第3位,占全球份额由2000年的1.7%迅速提高至11.7%,与美国、日本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调查表明,10大领域70个子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领先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都在缩小;在调查的1149项技术中,94%的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在缩小。

形成“三跑”并存的格局,仍以跟踪为主。我国在一些科技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变为“同行者”,甚至是“领跑者”。但总体上重大原创成果仍然较少,很多领域还处于跟踪水平。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调查表明,在1149项技术中195项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55项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或相差不大,还有599项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处于跟踪阶段。特别是产业化阶段的技术差距尤为明显,处于实验室、中试、产业化阶段的比例分别为31%、40%、29%,而国际领先水平处于实验室、中试、产业化阶段的技术分别为7%、20%、73%。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