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汤晋苏:以民主创新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2014年11月03日09:12   来源:《国家治理》周刊

原标题:以民主创新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一是围绕村民自治所进行的民主创新。20多年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之后,吉林梨树县率先实现了村委会选举的“海选”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村委会选举中在候选人的产生和选举形式等问题上长期存在的僵局。随着“海选”逐渐成为全国村委会选举的一种模式,针对选举中出现的各种竞争策略以及贿选等现象,在很多地方又催生了对竞争规则的创新,以及罢免不胜任的村委会成员的实践创新。在有关村“两委”的关系方面也出现了进一步的创新举措,如起源于山西河曲、湖北随州的“两票制”改革,即要求村党支部书记在选举之前先接受全体村民的信任投票。还有起源于广东、山东、湖北的“一肩挑”改革,即要求村党支部书记的候选人从竞争获胜的村委会主任中产生,如果该主任并非中共党员,则依照党章尽快发展其入党。此外,在河北还产生了以健全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为目标的武安市“一制三化”改革等等。

  二是围绕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所进行的民主创新。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民主创新目前主要是建立完善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的居民自治制度,这是推进基层社区民主的主渠道。 另一个是以住宅区业主委员会为载体的业主民主管理制度。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的居民自治,其有三种具体形式:第一,以“沈阳模式”为代表的社区群众自治组织体制建设,它形成了居民自治制度的组织基础;第二,以武汉的“江汉模式”为代表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与基层行政管理机制的联动模式,它形成了民主自治与行政管理之间的相互强化机制;第三,南京、杭州、青岛等地实行的社区多元组织和参与模式,它强化了社区中介组织在提供社区服务、组织居民开展群众自治方面的作用。另外,由于近些年来新型住宅区的大量出现,以业主委员会建设为载体的业主民主管理实践,也自发地由民间走上社区民主的前台。

  前述的这些探索表明,基层民主创新要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发展基层民主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尊重和保障群众主体地位作为重点。同时,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实现党的领导和保障群众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真正融入到民主政治建设中。最后,要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做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要把群众民主监督机制真正落到实处。

  保持基层民主创新成果的可持续性

  民主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成功的民主创新需要建立在对可实现的民主目标的深入理解之上。处于民主创新之中的社会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新的民主机制如何同既有的国家制度、政治秩序建立起相容和互动的机制。因此,在基层民主创新中实现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也必须反映这一要求。

  基层民主创新探索关键要看群众满不满意,能不能可持续发展,有没有持久的生命力。这样才能既有效地推进民主创新,又保障民主创新成果的可持续性。在基层治理中引入民主和平等的理念,以改善治理状况,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是要以基层党和政府的民主创新为引领,提高群众自主参与的能力。在已成功的民主创新的案例中,往往是基层党和政府引领民主创新。它们通过精心组织和谋划,把握民主的进程,建构民主的程序、规则和制度,常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是民主创新应尽量在体制内寻找空间,激活体制内既有的民主程序和制度。要注意民主发展与现存体制之间的亲和关系,激活那些体制内早有规定或者虽有规定但还不规范的民主程序。如20多年前村委会选举中“海选”的出现,就是对当时法规的有效激活。

  三是保持旧体制与新机制之间的连续性,不盲目追求重大突破。事实上,基层民主创新也遵循着改革的一般规律: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往往是在“外围”先开掘出一条新的路子,逐步使“内核”部分发生变革。由于在“外围”已经开掘出了新的发展轨道和制度环境,因此保证了“内核”的变革不会引发政治和经济的过度震荡,从而能保持政治、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如果盲目追求重大突破,往往会因为各种阻力过大而难以取得实质成果。

  四是以技术性变革促进体制性变化。民主创新往往要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从而会遭到旧格局中的受益者的反对,而民主创新的潜在受益者又会因前景不明反应冷漠,从而使改革目标难以实现。从技术性变革入手的民主创新,能够使各方面比较容易接受,从而为进一步的体制性变革打下基础。例如,解决村民自治中“两委”关系的“两票制”,就是维持“两委”关系稳定的一种组织管理上的技术性举措,但一经发展,就产生了体制性的影响力。又如民政部印发的村委会选举规程,以村委会组织法和有关政策规定为依据,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各地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各项程序和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平稳、有序和顺利进行。

  五是民主形式的选择要注重实用,而且应多元推进。基层民主创新可以从古今中外的思想宝库中摄取营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制度建构的基础上,应采用多种民主实现形式。

  一言以蔽之,对于中国而言,无论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还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时期,基层民主创新都要坚持改革,照顾现实,尊重实践。从具体实践路径上来看,在管理体制、经济利益和社会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现阶段,我国基层民主创新的重点,是要促进基层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全面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扎实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努力激发社区组织活力,建立健全社区服务机制,继而构建起多元参与的基层共治机制。

  (作者为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副司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国家治理周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