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张瑞清:坚如磐石的理论基础

——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

2014年06月13日13:59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坚如磐石的理论基础

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广泛吸纳了古今中外先进文化和文明成果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能否正确认识、科学对待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是关系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习主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有机地融入治国理政新的实践,充分体现了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习主席在多个重要场合的讲话中,都反复强调要重视历史、学习历史。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西柏坡考察时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习主席还注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放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30多年探索史中,来宏观把握,以史鉴今。这些重要思想,把重视学习历史、善于运用历史提高到了事关全局的重要地位。不仅如此,习主席系列讲话中很多重要观点重要思想,都直接来源于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的智慧启迪,具有明显的历史传承、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比如,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理念,就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贵君轻”等朴素的民本思想一脉相承;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贯彻正确义利观的外交战略,都体现了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精华的延伸与融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的论述,汲取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休养生息”等传统思想智慧;没有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中国梦就难以实现的思想,也深刻吸取了1840年鸦片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的教训。特别是习主席系列讲话中,大量引述古诗词句、引用先人哲人的思想精华、引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文明成果,既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也增强了说理的感染力。我们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学习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增强历史责任担当中深化认识、加深理解,进而增强理解把握的历史厚重感,强化贯彻落实的政治责任感。

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阶段特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现实问题催生新的理论。习主席系列讲话之所以科学正确,是因为它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是因为它是以我国“三个没有变”的基础现状和我军“两个差距”的现实问题为前提的。无论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科学发展的总体筹划,还是对宣传工作、政法工作、外交工作、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具体部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都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内容和鲜明特色。习主席系列讲话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始终以坚定的政治自信和强大的政治勇气,直面矛盾、正视挑战、破解难题,对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特别是群众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等民生问题,不回避、不遮掩、不护短,提出了切中要害、极具针对性的因应之策,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习主席还十分注重体恤民情,集中群众智慧,运用百姓语言,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等等,使讲话和理论接地气、有人气,广泛被群众所掌握、所牢记。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方面,在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方面,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成果。这些成就和成果,进一步彰显了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我们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现阶段的矛盾问题为导向,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真正把重要讲话精神变成科学理念、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贯彻到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