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认识与应对“汉字危机”

沈祖春

2014年05月10日10:28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认识与应对“汉字危机”

  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汉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进入电子时代,伴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在纸上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这导致人们书写能力的退化,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等现象。书写能力退化只是“汉字危机”之表层,更深层次的危机则是汉字灵魂的丧失,汉字躯壳化现象值得警惕。

  加强汉字书写教育能否完全消解“汉字危机”

  在电子时代,相当一部分人书写能力退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为应对这一危机,人们提出了诸多解决办法。这些方法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写”,具体分为两种,一是加强汉字传统书写教育,中小学应开设书法课;二是有人提出在电脑上手写汉字。第二类是使用“形码”输入法。笔者以为,在电脑上手写汉字和使用“形码”输入法均欠妥,原因在于,信息的传播讲求效率,而技术进步是提高效率最好的办法,假如汉字不能在电子时代实现计算机处理,那就存在淡出舞台的危险。因此,如果采用上述方式,则会对书籍的出版、报刊的发行以及人们的办公带来很大的影响。

  由此,以上解决方案之中,应采取加强传统书写教育。教育部于2013年1月发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从当年春季开始,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学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媒体也做出了积极配合,例如,河南卫视播出《汉字英雄》,中央电视台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掀起了书写汉字的热潮。

  加强传统书写教育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它能够传承书法文化,消除使用输入法给人们的汉字记忆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也存在两点不足。其一,它并非解决人们对汉字“知其然”的最佳方案;其二,它难以解决“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原因在于,加强汉字书写教育,只能机械地教学生识记汉字形体,而对于汉字字形与字义、字音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讲解甚少。那么,汉字的构件就变成了无意义的符号,学习者学习的时候就只能作机械记忆。这种汉字学习阶段的机械性将导致后来的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

  可见,汉字书写能力退化只是“汉字危机”之表层,加强汉字书写教育只能治标。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