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第四章 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二节 敬业:职业道德的灵魂

主编:郭建宁  撰写:李健

2014年05月06日13:01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从个人角度来讲,需要敬业的原因包括四个方面。首先,人有表达自己本质力量、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人不能通过其它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只能通过将自己的能力与才干投射到自己的工作对象上,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对象或改变对象的形态,从而在工作的成果中证实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人二重化为自己和自己的工作结果,将逝去的工作时间和耗费的劳动力凝结在产品中,并在这个现实的成果中展现了自己的力量与价值。如果不敬业,人的力量就得不到表达,人的价值就无从实现。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但如果没有敬业精神,这种创造不能完成,生命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其次,人的能力的丰富需要敬业。人的多数能力都不是自然具备的,而是后天锻造的产物。锻造的过程,次要的是通过学习,主要的是通过实践,通过工作。越是敬业的人,实践的程度越深,他得到锻炼的机会就越多,他的能力也就越丰富。对工作敷衍塞责的人表面上看起来是占了便宜,少付出了努力,结果却是丧失了实践机会;天长日久,便会技不如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三,人的性格的完善需要敬业。敬业使人变得严谨认真,有条不紊,明达事理而又坚毅顽强。一方面,工作中有其自身的规律,要求敬业的人让自己的行为符合这样的规律;另一方面,工作中往往需要与人合作,又要求敬业的人让自己的行为符合与他人交往的要求。这样,就形成了对敬业者性格的锻炼;久而久之,性格就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变得适于工作和合作,并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性格魅力来。最后,人的生活需要敬业。无论是个人生活品质的提高,还是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都依赖于经济收入。而在按劳分配为主的社会里,人所取得的社会产品的份额是与他的劳动成果直接相关的。越是敬业的人,他的劳动成果越多,对社会的贡献越大,社会给予他的回报自然也越多。总而言之,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敬业是一种对自己有多方面提高和回报的美德。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也同样是如此。首先,敬业精神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古代社会的特点,是自给自足,每一个都生产自己需要的几乎一切产品;现代社会生产的实质,是每一个人都向别人提供自己的产品的同时,在别人那里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也就是说,古代社会如果不敬业的话,还只是影响到自己;而现代社会如果不敬业的话,则会影响到整个社会。例如,如果种苹果的人不敬业,非但他们自己不能得到足够的收入来支撑体面的生活,而且社会也将得不到足够的苹果供应。如果敬业精神在一个社会里普遍低落的话,那么这个社会的运转就会遇到困难,面临衰退甚至灭亡。如果敬业精神在一个社会里普遍高扬的话,那么这个社会的生产就会以极大的速度进步,相应地其它方面也会高速发展。其次,敬业精神也是良好社会风气的前提。敬业会使人形成严谨认真,有条不紊,明达事理而又坚毅顽强的性格特质;一个社会中的多数公民都敬业的时候,多数公民在性格上便会形成类似的优秀品质;当多数公民的性格都成熟起来之后,与优良性格以及以此性格为基础的良好生活方式相适应的淳朴的社会风气便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了。更进一步的,如果这种社会风气能够长久的加以保持的话,就能够影响到更为稳定的民族性格。

3、敬业精神的现状、症结与对策

2013年的年底,盖洛普公司公布了其2011- 2012年对全球雇员对工作投入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敬业比例只有6%,远低于13%的世界平均水平。该调查的范围包括142个国家和地区的员工,通过被调查者回答的12个问题的答案不同,调查将他们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分为敬业、漠不关心和消极怠工三种类型。调查显示,中国员工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在各行各业和各种教育水平中,都是一样的。比如7%的本科学历员工敬业,和5%的小学教育程度以下的员工敬业,两者差不多。即便是在高技术员工和管理者中,他们的敬业程度也很低,在8%左右。更甚者,在销售和服务类员工中,只有4%的员工真正积极投入。文秘和办公室员工的敬业程度最低,仅为3%。另外,中国员工只有一半左右认为其现在的工作是理想的职业。从绝对水平上来讲,绝大多数中国公民都做不到敬业,而对自己的工作表示漠不关心甚至有意地消极怠工;从相对水平上来讲,中国公民敬业的比例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与美国公民30%的敬业比例更是相差甚远。可见,无论是从绝对水平来说,还是从相对水平来讲,中国公民敬业精神的现状都不容乐观。

中国公民缺乏敬业精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市场经济不完善的客观体制原因,也有思想道德滑坡产生的影响。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社会在一个阶段上拉开公民之间收入水平上的差距本来是正常现象;如果富裕阶层是依靠勤劳致富,敬业聚财,那么这种收入差距的产生非但不会有损敬业精神的弘扬,反而会促进公民爱岗勤勉的美德。美国社会的两极分化水平与中国接近,公民敬业的比例却是中国的五倍。正是由于中国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投机取巧、权钱交易而一夜暴富的情况,而一些热爱劳动、勤奋努力的人却下岗失业、生活无着,使得人们产生了普遍的心理失衡,得出了敬业吃亏、钻营得利的结论。基于市场经济不完善这一现实的共识一旦形成,就会挤压敬业精神的心理空间,造成敬业精神失落的现状。此外,思想道德品质的滑坡也是敬业精神不能普及的重要原因。部分富裕阶层子弟炫耀性的奢侈消费产生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使得青年不再以创造为荣,而是以消费为乐。实际上,如果只是消费的话,人与动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用耗费的方式来完成生命力的再生产,只是耗费的对象不同的罢了。以消费为乐,实际上把人降到了动物的水平,取消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别。人真正的本质在于把自己精力的使用表现在对象的产生和改变上,在于把自己创造力的爆发表达在产品的更新与升级上,在于把自己生命与时间的流逝定格在财富价值的凝结上。真正的人不是用自己的消费来体现自己,并把自己与别人区别开来,而是用自己的创造来表达自己,通过独特的工作成果来展示自己出色的本性。当这种情况被逆转的时候,自然会造成人表现自己的方式发生异化,思想发生扭曲,结果就是公民快乐的时候不工作,工作的时候不快乐。

面对敬业精神失落的问题,必须要有两方面的对策。针对客观的体制原因,要有深化的改革。只有让公民感受到不劳而获的情况进一步减少时,公民勤勉敬业的美德才会得到增进。当中国公民爱岗敬业的收获高于其它国家,而投机钻营的现象由于遭到打击而几近绝迹的时候,我们的敬业精神也会便会拥有比其它国家更好的土壤。针对主观的思想原因,要加强公民素质教育,形成劳动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气,把一定程度上被扭曲的社会风气再扭转过来。主流舆论要有明确的态度,对以奢靡享受为荣的现象要立场鲜明地加以抨击和批判,对敬业爱岗、勤勉努力的典型要不遗余力地加以表彰和宣传。形成了敬业精神普及的现实条件的同时,将敬业精神铭刻在公民的头脑里,敬业精神就一定能够成为中国公民的普遍具备的道德品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