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创新宏调方式
对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的包括研究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等政策措施,分析人士认为,新的微调措施规模很温和,针对性强,不是对以往刺激政策的重复,并且将改革蕴含其中。
“这体现了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张立群谈到,近年来,宏观调控在保持总量政策稳定的同时,积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主要通过财政支付结构优化和货币配置格局调整实现稳增长目标,而不是依靠提高赤字率和扩充流动性,因而更具有可持续性。
早从去年开始,中国宏观调控的思路就开始了一场重大转型——从关注当前为主转变为更加兼顾长远,从注重总量扩张转变为更加考虑结构优化。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在继续稳定需求的同时,更加关注政策对供给面改善的效果。”张立群谈到,新一轮宏观调控不仅注重调节需求总量,而且注重兼顾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发展能力增强,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潜在需求。
在专家们眼中,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从简政放权到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从扩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到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诸多内容都是上述思路转变的体现。
“原因之一,是可以运用的传统宏观政策工具已经非常有限。”上述权威专家告诉记者,一方面,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下,我国赤字规模去年首次破万亿,财政赤字率达到2.2%,在债务规模不小、财政增收困难的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空间不大;另一方面,广义货币供应量M2已超过110万亿元,接近GDP的两倍。
“如果再扩大赤字和超发货币,虽然可能会换来一时的增长,但也会加大通货膨胀和财政金融风险,给未来发展带来很大隐患。”他谈到。
更大挑战在于,经过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结构性失衡已成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掣肘。
“政府应用需求管理可以迅速重振市场信心,对于总量失衡的调控快而且较为有效,但对于长期性效应的结构失衡的调控,则难以见效。”周天勇分析,针对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新特征,单纯地或者是过多地采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更加注重供给管理政策,并且通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从而促进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整个经济运行水平和潜能。
注重推进结构调整
经济增长7.5%左右、通货膨胀3.5%左右,M2增速目标仍为13%左右——采访中,提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确立的发展目标,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依然感到很兴奋。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这样的目标能够更好地保证结构调整与宏观经济运行在黄金平衡点上实现协同。”他谈到,中国已经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但调结构、转方式不是“空中楼阁”,需要相应的经济环境,从实际情况看,速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结构调整。
因此他认为,上述发展目标能够保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守住稳增长、保就业“下限”和防通胀“上限”的同时,可以将更多精力用于推动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推进结构调整,必须也只能依靠改革,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本身也是改革。”上述权威专家分析谈到,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症结在于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和僵化。调整经济结构,要从实施结构改革入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才能釜底抽薪,真正收到成效。
对此,过去一年的实践就是有力的证明。
2013年,国家从优化供给和需求两侧精准发力,主要运用市场化办法并辅之以差别化政策,有扶有控、有保有压、有进有退。既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又积极化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相继出台了信息消费、养老和健康服务业发展政策,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地下管网等薄弱环节投资。
事实证明,这些措施推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等发生了积极变化:消费对GDP贡献率达到50%;服务业占比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实现“十连增”;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快于东部地区……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2014年将在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做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专家们建议,在此基础上还应在结构调整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推出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和差别化的促进政策,加快把结构调整转向主要依靠改革创新驱动上来。
其一,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既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措并举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解决没钱花的问题,也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有钱不敢花的问题,还要改善消费环境、培养新的消费增长点,解决有钱不愿花、没处花的问题。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其二,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要进一步放活农民,放手农民去闯市场。要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全面落实,形成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相辅相成的局面。
其三,探索建立区域均衡发展机制。要在实施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这一区域发展战略部署的基础上,谋划区域发展大局,培育新的区域经济支撑带。要推进制度创新,着力消除市场分割、地区封锁和行政性垄断,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
最后,以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要依靠创新驱动,并辅之以差别化产业政策引导,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要推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