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张力:回归义务教育本质属性和法定要求

张力

2014年04月02日08:19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回归义务教育本质属性和法定要求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破解公办学校择校难题

“破解择校难题”,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选取的改革攻坚重点,是回归义务教育强制性、免费性、普惠性的应有之义,是着力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教育公平公正、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客观要求,根本在于尽快缩小区域内公办学校之间的差距。

一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就办学经费而言,义务教育必须依法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投入体制,完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在此制度基础上再看办学条件,各地政府应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均衡配置、合理布局,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重点是“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巩固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的成果,从根本上改造薄弱学校,尽快使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利用改扩建劳务输出大省和特殊困难地区农村学校寄宿设施等项目工程,显著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基本满足需要,同时做好随迁子女就学工作。到2020年,全国将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渐在更大范围内使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城乡所有学龄人口,弱化社会对公办学校择校需求。

二要实行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许多地区居民强烈择校意愿,更多是看重历史遗留的优质公办学校所拥有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而全面提高所有公办学校校长教师水平,将是标本兼治破解择校难题的重要举措。《决定》明确提出,实行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对绝大多数地区来说,主要是在县(区)域内操作。按照“国标、省考、县(区)管、校用”的原则,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因地制宜地建立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明确规定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期限,同时,规定教师包括骨干教师须按每年不低于教师总数的一定比例开展交流,城区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务(职称),须有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定年限的经历。继续加大城镇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原优质公办学校教师对口支援薄弱学校的力度,有条件的地区还可试行校长教师跨区交流轮岗。

三要坚持免试就近入学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决定》的这些要求,完全基于《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和第二十二条“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等法律条款,具有强烈导向意义。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尤其是今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不断寻求新的改革突破口,要求各地严格实施公办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合理划定招生范围,有序确定入学对象。县区教育行政部门须利用公告、网站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开每所小学、初中的招生计划、范围、程序、时间和结果,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全面实行阳光招生,在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到位的基础上,试行学区制,合理划分学区范围,科学规划学校布局,使学区内小学毕业生直接进入初中,并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学生入校后,随机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编班,编班过程邀请家长和相关人员参加,接受各方监督,禁止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四要多措并举加速弱化公办学校择校压力。按照各地现行经验和国家政策要求,今后要严查选拔生源“占坑班”,制止跨区域招生行为,严禁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严禁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作为入学与升学的依据,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合理分配优质高中年度招生名额,按不低于一定比例(50%)分到辖区内所有初中;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由民办学校提供一定范围的选择性就学机会;发挥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监督依法治校过程的积极作用,并借助全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牵引作用,大幅降低义务教育择校的刚性需求。针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择校突出的问题,最近教育部加强分类指导,拟就19个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规范入学工作提出指导,强调各市抓住主城区、抓好热点学校、抓住关键环节、抓实重点时段,完善相关政策,提出有针对性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切实破解择校难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高境界,是让全国各地亿万学龄儿童少年享有更为充分的睡眠,拥有更多锻炼身体时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地愉快成长。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