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 桃李成林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的学术报告会和新书发布会上,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的部分专家学者谈读后感时纷纷由衷地表示,在座的很多经济工作者、大学的经济学老师,都是读着厉老师的经济学的书长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厉以宁老师对中国的经济学教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这个评价实不为过。在几十年教书生涯里,厉以宁培养了大批学生,遍及海内外。2000年的一个周末,厉以宁的历届弟子三四百人从各地赶到北大,为厉老师的70寿辰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会。厉以宁登台即兴朗诵了自己的《破阵子·七十感怀》:“往日悲歌非梦,平生执着追寻。纵说琼楼难有路,盼到来年又胜今,好诗莫自吟。纸上应留墨迹,书山总有知音。处世长存宽厚意,行事惟求无愧心,笑游桃李林。”为人师表的自豪与自信跃然纸上。
虽然现在他已是耄耋之年,也非常忙,但厉以宁始终牢记着自己是一名教师,以无私的胸怀扶持后生、诲人不倦。他每学期都给学生们讲课,对学生论文中的标点错误都会细心改正。一位听过他课的本科学生说,“厉老师讲课大多数时间不用讲稿,只在卡片上列出提纲。讲课时,他会请某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讲完一段后问大家,‘你们看有没有道理?’”还有听过他课的学生回忆,厉以宁教授的课程因为听众不断增多,几度换教室,开始是小教室,后来是中型教室,后来又换到大教室。
厉以宁不仅仅是北大讲坛上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他的经济思想和他在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好学风、好作风、好文风,也深深地影响了一大批学生和经济工作者,为推动一系列改革决策的出台提供了强大的“正能量”。无论是他直接教过的学生,还是受益于他的经济思想的“间接”学生,都尊称他为“厉老师”。有的学生跟他出去调研,对厉老师的“接地气”感触深刻:在调研中,厉老师会婉拒当地政府安排的参观活动,喜欢自己走走看看,直接跟农民聊天,获得第一手资料。有人说,厉老师的研究从来不摆什么花架子,他的语言也都是非常直白、非常通俗易懂,他书中的每一页、每一段都是自己思考了几十年的成果。有人说,厉老师的研究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现实生活之中,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他用言行告诉我们,搞经济研究,不能热衷、满足于在书斋把经济模型做多么好,而只有像厉老师这样的研究才能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采访的最后,厉以宁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中国未来改革发展的蓝图,但如何将蓝图中的一系列新突破、新举措落实到位,还需要经济学界花气力、扎扎实实地去破解一系列重大课题。经济学家们应当肩负起历史责任,以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来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记者 赵登华)
相关专题 |
· 潜心求索:理论界老专家和知名学者学术风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