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于2013年12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对为什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行了系统全面、要言不烦而深刻的阐述。他强调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他在论及如何“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时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这就揭示了问题的根本。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习近平所指出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思路: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和形成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塑造我国的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等等,无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密切相关、内在统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有理由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基石”。如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层含义拆开解读,就会看得更加清楚。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壮大的正确指南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以种种形式表现出来,集中到一点,就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如果马克思主义不是科学真理,为什么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要坚持以它为指导?科学真理性是要靠实践来证明的,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瓜分和凌辱。从1842年到1912年中国被迫同西方签订了40多个不平等条约,包括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条约。一些志士仁人积极探索、寻求救国之道。在各种理论的比较、碰撞、论辩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终于凸显出来。马克思主义一经传入中国并被中国共产党所掌握,就成为改变中华民族和中国历史命运的锐利武器。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才使中华民族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站了起来,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实行改革开放,继而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中国不但没有亡国灭族,反而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看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相对的。中华民族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实践雄辩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来说就是科学真理,它早已渗透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理论的方方面面,发挥着灵魂和辐射的作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为中华民族注入了充满创造力、感召力、生命力的文化基因,指引着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繁荣发展的前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凝神聚气的最大磁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正在实践中。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尽善尽美,总要有一个艰难成长过程。在人口众多、国情复杂、基础落后、矛盾纷繁、挑战严峻的中国开拓和创新社会主义,更需要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改革中逐步完善。而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难免引发一些消极的、负面的、矛盾尖锐的、令人担忧的、令人困惑的现象。但是,只要人们学会看大局、看总体、看发展态势,善于把当代中国放在历史发展的长过程中进行纵向比较,放在当今世界格局下进行横向比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可度,必然是中华民族理想信念的最大公约数,必然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
从19世纪中叶到现在,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富足,人民的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富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财富迅速积累,基础建设大大加快,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尽管社会还存在分配不公、两极分化、远没有实现共同富裕,但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衣、食、住、行、用的品质提高之快,前所未有,凡是了解中国近代以来苦难历史的,无不为之感慨,真是令国人极为欣慰,令世界非常惊叹。
只要全党、全国人民以改革的精神,不断丰富完善这条中国道路,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都会逐步迎刃而解。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必然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产生更加广泛的吸引力和更加强大的感召力。
相关专题 |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前线》 · 张国祚专栏 |